奶疖,即急性乳腺炎。多见于初产妇,常因乳汁聚积,乳头决裂和产后抵抗力降低,产生感染所致。
奶疖通常分为三期。初期,部分乳房肿胀有压痛,乳汁分泌不畅,用手摸可有肿块,表皮色彩稍变红,全身畏寒怕冷,也可能发烧。这时应尽快使聚积乳汁排出,肿胀痛苦悲伤即可减轻。常用办法是用手挤奶或用吸乳器吸奶,也可用发酵面粉或中药,如蒲公英、紫地丁捣烂外敷,通常很快会康复。假如乳汁持续聚积不散,部分红、肿、热、痛更分明,体温增高,这时已到中期,即化脓期。以后脓肿成熟,皮肤溃破,脓液排出,此时属后期。
生了奶疖若何喂奶,这要视具体状况而言。假如是初期乳汁还未变更,而且乳母也无发烧,未用过任何抗菌素如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乳母仍可直接喂哺。假如奶疖已是化脓期(包含后期),乳母亲身体温增高必需用抗菌素时不宜哺乳。由于这些药物也可在乳汁中排出,新生婴儿食用后有可能招致骨骼、牙齿、听力、肾脏等伤害,波及婴儿健健康康。此时可用其他乳类,如牛奶等替代数日,待奶疖治愈后再恢复母乳喂哺。但要注意,在此时期必需不时地将乳汁用手或吸乳器挤出,保持对乳房的刺激,以利奶疖愈后仍能持续哺奶乳。 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