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曾问我:“你儿子有没有不听话的时候?”
“当然有!他初中时不爱做摘抄,摘抄对写作很有益处的,我要求他认真完成,可他就是不听。”
“那你怎样办?”
“我当时还真拿他没辙,但这件事一直记在我的心上。”我说:“后来我注意到只如果他爱读的书,他就会反复地读,直到倒背如流。比方他对《三国演义》就熟悉得很,在说话时常和我提到《三国演义》,我还发现他的作文中屡次引用了书中的典故。我想,无妨利用他这个特色,给他引荐一些他可能感兴味的书本,让他反复地浏览,后果绝对不会比摘抄差。
“我发现你察看得很仔细。”朋友很感慨。 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奥托·瓦拉赫是一位著名的化学家,曾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他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听说,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则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如此的考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火拘泥。如此的人即便有完美的品格,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扬出来。”此时,父母只好尊敬儿子的看法,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擅长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了解也不够,成果在班上倒数第一,黉舍的考语比上一次更令他难以承受:你是绘画艺术的不可造就人才。面临如斯“蠢笨”的学生,绝大局部教师以为他已成才无望,只要化学教师以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本质,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承受了化学教师的建议。如此,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途弘远的”高材生。在同类学生中,他的成果遥遥抢先。
瓦拉赫现象启发我们:每个孩子的开展都是不平衡的,都有强点和弱点。但他一旦找到了发扬本人智能的最好的点,使潜力得到充沛的发扬,便可获得惊人的成果。
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教导孩子就是如此,光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必需有一颗慧心。要仔细察看孩子,由于每个孩子的状况是不同的,每个孩子不同时代的状况也是不同的。要擅长考虑,对所察看到的状况实行剖析和总结,理解孩子的兴味喜好,想方设法找到发扬孩子潜能的最好的点,因材施教,然后依据孩子的状况随时调整教导办法,多谋善断,才有可能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