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学龄前儿童,相当于实行一场反恐战争。两岁三个月的小女可可,喜爱握着筷子到处跑,随意什么东西都可以放进嘴巴,和你玩着玩着,冷不丁举起手中利器,冲你没头没脑砸过去。我日常的恶梦,就是她弄伤本人或许搞残他人,随之而来是眼泪、医疗费和巨额补偿。有时候,我可以把她了解为小乔治布什。 来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在漫长的对“敌”斗争中,我逐渐明了,无民事行动才能者和有民事行动才能者的首要差别,在于前一种人意识不到行动和结果之间的联络,简言之,就是搞不清晰因果关系。爱默生教师以为:“所有胜利者都在一件工作上英雄所见略同——他们都是因果论的忠实笃信者。”资深妈妈小芳说:“我们家住十五楼,阳台没有防盗网,我当着儿子的面,把一个鸡蛋从阳台上扔下去,然后再拉着他下去看那摊残骸,通知他假如失足坠落,就是这个下场。”该教导办法虽不环保,却胜在够形象和够恐惧。 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在幸存于可可的第N次眼部突击之后,我决定实行因果教导。第一步:展现结果。我把她抱到膝盖上坐好,掏出一颗葡萄,不怀好意地在伊面前晃来动去。“宝宝,你看这个像什么?”伊回答:“葡萄。”怎样这么没有想象力?“不对,这个像眼睛。”“哦。”伊点点头,伸手过来抓。我把可怜的葡萄搁到椅子上,一面手掌按下去,果实立刻皮开水绽。
第二步:树立因果关系。旁白:“人的眼睛就是如此的,薄薄的一层皮包着一泡水,使劲一碰,就爆掉了。”伊睁大眼睛,盈满莫名恐怖。旁白持续:“人没有眼睛会怎样样呢?”我用另一只手捂住伊的双眼:“就像夜里房间里没有开灯一样,永远是黑的,什么蓝猫啊,天线宝宝啊,妈妈啊,都看不到了。” 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最后一步:加深印象,争取许诺。可可的小脑壳左右摇晃,挣脱了我的手掌。“宝宝怕不怕黑呀?”“怕!”伊用力点点头。“以后可不可以搞他人的眼睛?”“不可以。”“宝宝拿着筷子到处跑,眼睛会撞在上面,好欠好玩?”伊摇摇头。“为什么?”“会爆掉!没有蓝猫看了。”我浅笑,从恐惧巨匠恢复慈母的形象,摸摸她的头:“乖,去玩儿吧!”
截至今天,我再也没有遭到可可的恐惧突击。有时,为了达到一个正义的目标,采用某种近似“恐惧主义”办法似乎也是可行的吧。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