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妇自驾车的常识性问题

  • 发布时间:2011-05-03 转载:育婴百科网 分类:孕期知识 热度:加载中

欢迎光临育婴百科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育婴知识文章是:孕妇自驾车的常识性问题,孕妇不宜出远门,若要外出旅行则应十分谨慎。尤其是自己驾驶汽车出行,更要小心照料自己和腹中的胎儿。以下是孕妇驾车外出经常遇到的几个常识性问题。如何采用正确的驾车姿势?...,以下是完整【孕妇自驾车的常识性问题】原文:

  • 孕妇不宜出远门,若要外出旅行则应十分谨慎。尤其是自己驾驶汽车出行,更要小心照料自己和腹中的胎儿。以下是孕妇驾车外出经常遇到的几个常识性问题
    如何采用正确的驾车姿势
    许多孕妇驾车时习惯前倾的姿势,这很容易产生腹部压力,使子宫受到压迫,特别是在怀孕初期和怀孕7、8个月时,最易导致流产早产怀孕期间驾驶,最好靠在椅背上,让它给身体一些支撑,有益于减缓疲劳。如果准备一个小靠垫,效果会更好。最好不要采取前倾的姿势驾驶,以免腹部受到方向盘的挤压碰撞。另外,怀孕期孕妇神经比平时更敏感,容易疲劳、困倦、情绪稳定。而驾驶汽车时精神需要非常地集中,这样疲劳感就会加剧,稍有疏忽就可能出大问题。因此,如果路况不好,最好不要长距离驾驶,以确保安全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如何系安全带
    驾车出行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万一出现事故,安全带可以为你和腹中的胎儿提供有效的保护。腰部安全带应该紧贴腹部下方从盆腔绕过。另外,为了加强保护,还须系上肩部的安全带,应该紧贴腹部上方从乳房中间绕过。千万不要将安全带从腹部中间绕过。一旦急刹车,它有可能导致胎盘子宫中脱落。如果你的安全带正好卡在脖子上,必须把座位向前调整,直到安全带的位置令你舒适为止。孕妇身体子宫中的羊水能够为胎儿提供安全的依托。系上安全带将自己保护好了,也就有效保证了胎儿安全bbcms.net转载自网络
    气囊对孕妇有害吗?
    只要系好安全带,气囊对常人和孕妇一样安全。遇到撞击时, 安全带可以有力拉拽住孕妇身体,使胸部能够最大限度地远离方向盘。而气囊的作用则是大大减轻碰撞带来的冲击力。当然,气囊迅速打开时的强大力量对孕妇来说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尽管专家指出,气囊的保护作用远远大于它的危害,但为了减小这种风险,开车时孕妇还是应该尽量往后坐,使胸部与方向盘的距离保持在25厘米以上。如果这样坐着不舒服,可以在座位上垫个柔软的垫子。如果身体方向盘仍然很近,则可以找汽车修理工将座位略作调整。 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遇到交通事故怎么办?
    一旦不幸遇到了交通事故,哪怕只是受到轻微碰撞,也要尽快到医院去检查下身体。即使你个人感觉良好,也要尽快到急诊室妇科医生为你做一次较为全面的检查。因为尽管子宫胎儿胎盘提供了保护作用,但是猛烈的颠簸与震动仍然有可能导致胎盘部分或全部从子宫中脱落。胎盘脱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例如大出血流产早产等。有时胎盘已经脱落了,可从表面上看,你的身体却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事实上,怀孕期间,无论你的腹部 受到了何种撞击,都应该检查一下。)在急诊室你必须对胎儿胎盘做全面检查。根据怀孕时间的长短和具体症状,接受检查的时间也会不同,也许一两个小时,也许更多,要视情况而定,也不必过于焦虑不安。如果当时的检查结果良好,仍然不可以掉以轻心。回家以后要注意观察阴道流血的情况以及腹部疼痛和胎儿运动等情况。如果有异常,请尽快与医生取得联系,以便及时诊断治疗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怀孕会导致晕车吗?
    平时晕车主要是身体内部平衡系统的问题。内耳、眼睛肌肉和关节处的神经源源不断的向大脑输入一些相互矛盾的信息,从而导致晕车。而怀孕并不是导致晕车的直接原因。如果你爱晕车或有晨吐的现象,最好避免长时间驾车。为了防止晕车,可以将车窗打开,呼吸些新鲜空气

    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如何舒适驾车?
    长时间保持一种坐姿容易疲劳下肢静脉回流不畅,有可能造成腿脚浮肿。为了使血液循环通畅,开车时至少要每隔90分钟就停下来,做一下短暂休息。将车停靠在安全区,下车在四周走走,伸展四肢活动活动。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开车难免会遇到汽车抛锚或其它事故,为此一定要熟悉路边的汽车维修点。此外,还要将手机携带在身边,以便关键时刻可以打电话求援,避免挺着大肚子换轮胎等危险的活动。如果是长距离驾车, 还应该带上手电筒、厚衣服、食物和水以及卫生纸等必备物品。

  • 育婴百科网提示本文Tag:孕妇 


    免责声明:本站育婴知识内容均转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育婴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育婴知识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育婴知识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育婴知识最新评论 返回育婴知识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