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母亲后的第二个新年,不能免俗地给朋友们发带有孩子照片的贺年卡。几封国外教师同窗的答复中,有几个很新鲜的祝福:“Happy Mothering!" "Enjoy your motherhood!"这个mothering和motherhood都从名词mother衍变而来,前一个是名词做了动词,表现“做母亲”的意思,后一个仍是名词,表现“做母亲的状态”。这两种说法,中文都没有直接对应的表达方法,只能大致翻译成:“祝做母亲高兴!”“好好享用你做母亲的光阴吧!” 来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人类学中有一种理论,以为言语中的差别反映文化的差别。作为人类学研讨者,便对文化中的这种差别现象发生了兴味。强调做母亲的乐趣,在当今美国社会属于主流。在缺少大家庭支持的美国做母亲,并不见得比在中国轻易,可是埋怨做母亲的辛劳未必能得到同情。也许是由于,生儿育女乃是个人的理性选择,为此而埋怨不免遭人侧目。不过,对母亲角色的肯定和宏扬并非历来如斯。十九世纪,西方父母——尤其是母亲——的角色是为孩子供给健健康康的日常生活条件和品德规范,保证孩子健健康康长大而且不会下地狱。二十世纪以来,开始强调儿童的心理健健康康开展,尤其是五十年月以后,砖家们纷繁强调母亲与孩子的依恋关系,母亲不只要保证孩子的身材健健康康,也要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健康康,“享用做母亲的光阴”也成为主流社会承认的口号。随着二十世纪后半叶女仕主义的抬头,人们开始质疑“男主外,女主内”分工的天然性,而以为社会要素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社会开始强调爸爸在育儿工作中的重要性,并逐渐把育儿手册中的“母亲”、“妈妈”换成中性的“父母”、“看护人”等词汇。也许,《妈妈佳人》变成《父母》,也表现了这一趋向吧! 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中国的母亲角色则有不同的轨迹。封建时期的母亲模范如“孟母三迁”、“岳母刻字”,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生长的重要波及作用。二十世纪母亲的角色则充溢了政治意义。革命的女仕为了革命事业而就义小家庭和本人的孩子,表达了小我听从更巨大事业的积极热情。开国后的劳动榜样,为了工作往往照料不到本人的孩子。广播报纸上的女劳模,由于赶使命在单位加班,孩子高烧没有人照料,招致耳聋。父母严峻的渎职成为劳模的先辈业绩。如此畸形的年月结束后,曾有一段时间,女仕强调性其余天然差别,做“贤妻良母”成为女大学生的口号。而王东华的《发现母亲》也在社会激起激烈反响。
bbcms.net转载自网络
今天,关于母亲角色,社会上的意见趋于多样化。无论是在“要孩子还是要事业”中彷徨,还是在家庭和社会辅佐下兼顾,无论是坦然选择全职母亲,还是把本身开展和育儿相联合,无论是夫妻联袂共同抚养孩子的生长,还是独身母亲为孩子撑起一片天,对今天的母亲来说,都有许多的路途可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