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穷不能穷教导,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一公益广告语现在已不得人心。值得一提的是,这句话的本意是要努力优化教导环境,改良教学条件。事实上,时下在一些逐渐富裕起来的地域,尤其是在一些富裕家庭,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进修条件已今非昔比,不是太差而是太好,好得骄娇二气日浓,不思进取日甚,令有识之士不得不惊呼:“再富不能富孩子!”
且不说饭来张口,食不厌精;衣来伸手,穿不厌新,单说这些富孩子现在使用的日趋高级的进修用品,就颇令人咋舌:40元一盒的套装活动铅笔备受喜爱, 50元一只的文具盒尚属往常,200元一只的小书包屡见不鲜,300 元一套的丛书也习以为常。据商场营业员引见,现在价钱高的并不滞销,廉价货倒少有人问津,高级化已成为“时髦”。
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文具高级,进修成果就能随之而上吗?一些出手大方的年轻父母以为,如今日常生活水平进步了,绝不能再让孩子像本人小时候那样“吃苦”,其余孩子有的,本人的孩子也得有。殊不知,如此做非但不是爱孩子,从久远角度看,反而害了孩子。在孩子人格构成的雏形期,恰当设置一些障碍,让他们受些波折,少花些钱,多动动手,逐渐加强自给自足的意识,是对孩子的真爱,是给予孩子的终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如斯,孩子感触日常生活困难不易,珍惜父母劳动效果,激起吃苦进取精神,对其将来善莫大焉。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世界上最早拥有10 亿美元资产的巨富,但他对子女的零花钱却卡得很紧。台湾塑胶大王王永庆要求孩子早睡早起,不许乱花1分钱。如斯富门寒教,令人击节称好。
来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成由节俭败由奢,止奢当自年少始。为人父母者勤奋致富,可喜可贺;但孩子倘也跟着“富起来”,不能不惹起人们的警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