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处方”,巧治孩子爱哭

  • 发布时间:2010-04-17 转载:育婴百科网 分类:成长发育 热度:加载中

欢迎光临育婴百科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育婴知识文章是:“心灵处方”,巧治孩子爱哭,妈妈的烦恼:宝宝体弱多病,而且从小很爱哭,动不动就哭,会发出那种声音很轻、很弱的哭声,让人听了心痛。本来嘛,小孩子哭哭也无妨,但我担心长期这样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以下是完整【“心灵处方”,巧治孩子爱哭】原文:

  • 妈妈烦恼宝宝体弱多病,而且从小很爱哭,动不动就哭,会发出那种声音很轻、很弱的哭声,让人听了心痛。本来嘛,小孩子哭哭也无妨,但我担心长期这样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我不知道我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妈妈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细节与信息,让我们一一解读

    一、宝宝体弱多病。

    孩子身体不好,首先有先天的因素,其次有情绪因素。70%以上的疾病情绪有关。如果孩子情绪不佳,她的身体就可能出现一些讯号。比如,情绪表达不通畅或者家中保护过多的孩子,常常会出现气喘或呼吸道感染

    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二、她很爱哭,动不动就哭。

    哭泣的背后是不良情绪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很有限,无法精确地描述自己的心情;如果成人没有提供足够多的示范,她也无法学到如何管理情绪;也可能,生活环境中不容许她表达内在的心情,于是,她只好用哭来表达。慢慢地,就形成了一条神经链,不断地强化后形成习惯,成为她表达情绪的唯一通道。 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三、她会发出那种声音很轻、很弱的哭声,让人听了心痛。
    她很可能是敏感型的孩子,对外界的评价或改变十分敏感,当她的想法与情绪无法流畅地表达时,她就用一种超出年龄的、显得有点压抑的哭声来呐喊。这样的孩子往往感情十分细致丰富,几十年后,这一特质可以助她在某一领域获得成功,比如心理学艺术领域。

    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父母要做的是:

    第一步:接纳她的情绪

    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就如同一年中的春夏秋冬一样。

    情绪的背后一定有因。找到因,果就会改变。许多家长会在孩子的外在行为上下功夫,其实这样往往走了弯路,真正重要的是:挖掘隐藏在情绪背后的因,行为背后的动机,这样,孩子问题得到了改善,父母也得到了成长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第二步:反映式倾听

    第一层次:用语言描述发生了什么。比如:明明刚才抢了你的玩具,是吗?这是一个事实。

    第二层次:用语言描述她的心情。比如:你现在很难过,也很生气,对吗? 这是一种试探性的问句,如果你的描述比较精确,她会点头或面部放松许多。于是,她的压力释放了,而且亲子间可以重建信任感来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第三层次:读懂她的身体语言与潜台词。比如:她走到你面前哭,意味着她需要得到你的支持与安慰,你要马上作反应,一边用手抚摸她的背,一边说话。这样,她的情绪就会缓解

    孩子可以从父母的示范中学到:如何用语言描述事情经过?如何用语言来表达心情?如何让人理解自己?还有,情绪不可怕,是可以被接纳与管理的。
    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孩子情绪起伏时,父母要冷静,不要被卷入情绪风暴中,要好好把握,让危机成为转机。

    第三步:示范情绪的多种表达方式

    情绪有许多种表达方式,比如画画,把自己的心情画出来;设定一个悄悄话时间,与妈妈爸爸悄悄地躲在家中某个隐秘的地方,像好朋友一样说说悄悄话,这样,孩子情绪表达的通道通畅了,她就会快乐起来。
    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四、我担心长期这样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

    不用太担心,你的孩子还小,还有很多的机会,只要你用心学习与成长,你的孩子就会越来越快乐身体也会越来越好,亲子关系也会更亲密。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心理学家发现:人所担心的事90%以上都不会发生。只有7%有可能会发生,但到那时,你一般都有能力去处理这些事。

    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

    宽心育儿很重要,用心解读孩子心灵密码很重要,我们都要终身学习,这样,才有能力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 育婴百科网提示本文Tag:爱哭 孩子 


    免责声明:本站育婴知识内容均转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育婴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育婴知识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育婴知识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育婴知识最新评论 返回育婴知识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