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大的孩子能认识妈妈?

  • 发布时间:2007-08-27 转载:育婴百科网 分类:宝宝心理 热度:加载中

欢迎光临育婴百科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育婴知识文章是:多大的孩子能认识妈妈?,1孩子多大认识妈妈?每个做妈妈的都希望孩子尽快认识自己。但新生儿是谁也不认识的,他们什么时候开始认识人脸,什么时候开始认识自己的妈妈?上期文章中我们曾介绍美国心理学...,以下是完整【多大的孩子能认识妈妈?】原文:

  • 1 孩子多大认识妈妈? 每个做妈妈的都希望孩子尽快认识自己。但新生儿是谁也不认识的,他们什么时候开始认识人脸,什么时候开始认识自己的妈妈?上期文章中我们曾介绍美国心理学家弗朗茨在60年代的研究发现,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就对人脸图最感兴趣,但新近的研究证实,2个月以下的婴儿并不能区分人脸图和假人脸图(见上期图1),他们看这两个图的时间差不多,这是因为,这么小的婴儿还不能看出图形里面的详细特征,如人脸中的眼睛眉毛、鼻子、嘴等细节。到2-3个月时,婴儿看人脸图的时间就比看那个假人脸图的时间长得多了。您自己可以做一个实验,把自己的2张同样的人像照片拿给3个月的孩子看,一张是正的,一张是倒的,您会发现,孩子看那张正的照片的时间更长。这说明3个月的婴儿已经开始认识人脸图了。研究者还发现,3个月的婴儿能分辨出两张陌生人照片之间的不同,哪怕这两个人长得相似,他们也能认出来。也就是在这时候,他们能从好几张女人照片中认出自己妈妈的照片,因为他们看自己妈妈照片的时间比看陌生人照片的时间长得多。5个月婴儿的本事更大,当你多次给他们看一张照片之后,下一次,如果你给他们看同一个人的另一张照片,他们马上就能认出来,知道这是一张新照片。2 孩子多大知道大人的表情? 爸爸妈妈每天和孩子在一起,会表现出各种丰富的情绪表情,如孩子听话、讨人喜欢时,大人会高兴,孩子哭闹时大人会不耐烦、生气,孩子生病发烧时,大人会害怕、恐惧等。大人以这些情绪表情和相应的语言、动作和孩子交往,从而促进了孩子父母感情,也推动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过去我们常常认为,婴儿是不懂得大人的情绪表情的,只有到一定年龄孩子才懂得大人的情绪。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婴儿虽然不会说话,但他们对大人的表情却早就开始知道了。近年来,心理学家对不会说话婴儿进行了很多有意思的研究。他们用习惯化-非习惯化的方法,给婴儿看人的各种表情的照片,发现,4-7个月的婴儿就能识别大人的高兴、悲伤、生气和恐惧等面部表情。但这时候的辨认还只是出于认知角度,他们还不能把照片上的表情真实生活中成人的相应情绪联系起来。7个月以后,他们开始知道,像高兴、惊讶这些是"好"情绪,而悲伤、害怕是"坏"情绪。即便这些表情由不同的人以非常轻微的形式表达出来,他们也能识别。要知道,婴儿能够"看懂"成人表情情绪,是非常重要的进步,这种能力将推动他们社会关系的发展,帮助他们调节自己对环境的探索。3 婴儿的形状常性和大小常性 当我们在房间里从这头走到那头时,房间里所有的东西与我们的位置关系都在发生变化,从正面看一台电视机,屏幕上的人是直立的,当我们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时,投射在我们眼睛视网膜上的人的图像也"躺下"了,但我们并不会觉得电视里的人都躺下了,还是知道他们是直立的。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形状知觉的恒常性,简称为形状常性。 同样地,当我们在大街上走时,街上的人们与我们的距离远近不同,距离500米远的人,投射在我们视网膜上的图像还没有一个小米粒大,但我们绝不会把那个人看成是米粒大的一个人,还是知道他是一个身高和我们差不多的人。这种现象叫做大小知觉的恒常性,简称为大小常性。形状常性和大小常性对人来说太重要了,如果没有这种知觉的恒常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没法正常地做一切事情。我们就会把远处的汽车看成一个玩具,把远处的大人看成一个小孩子。图1 那么,婴儿是什么时候形成这种能力的?实验证明,刚出生的婴儿就具备了形状常性,就是说,这种对物体形状的知觉,天生就有了。但是,对大小常性的知觉却不是天生的。心理学家在一项实验中,让几个月的婴儿坐在婴儿车上,在距离婴儿60厘米处放一个大模型人,等他们看够了以后,第二天又在距离婴儿40厘米处同时放两个模型人,其中一个就是昨天那个,另一个是一个按视觉比例缩小了的模型人,根据"非习惯化原理",婴儿应该对新奇事物感兴趣,如果他们花更多的时间看那个较小的模型人,就说明,他们知道那个大模型人是他们已经看过的,也就是说他们具备了大小常性的知觉能力(见图1 )。结果发现,6-8个月的婴儿已经稳固地具备了大小常性知觉。如果把这两个模型人在婴儿眼前做远近移动,那么,4个多月的婴儿就能产生大小常性了。这一发现证明,大小常性是以深度知觉为基础的,4个月婴儿已经产生运动深度知觉,所以在模型人移动时,他们表现出大小常性知觉能力,6个月以后,婴儿才初步形成双眼深度知觉,所以即使模型人原地不动,他们也具备大小常性知觉了。 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当孩子3-4个月时,应该多让孩子看移动的东西,比如,把孩子玩具在他面前移动,给孩子买一些会自己移动的玩具等,这样可以促进他们的深度知觉和大小常性知觉的发展。4 玩具和书"粘"在一起了吗? 心理学家还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当孩子长到5、6个月时,在他们眼前悬挂一个非常好看的玩具,大多数孩子都会努力地去够摸那个玩具。但是,如果把这个玩具放在一本书上,或者放在一个枕头上,孩子就不再直接够摸玩具,而是去够书或枕头。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当我们把玩具放在书或枕头上时,他们不再认为玩具是一件单独的物品,而是把玩具和书、玩具和枕头看成一个整体,以为它们"粘"到了一起。 对我们大人来说,这好像有点不可思议,难道孩子真的这样"傻"吗?是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对我们大人来说,一个物体即使和别的东西放在一起,或者从视觉上看很难区分的事物(如一座大楼前面有一座小房子),我们也知道它们是各自分离的、独立的,各有各的边界。这叫做对物体的独立性和有界性的知觉。当我们做出这种知觉时,所根据的是物体的形状、结构、颜色和我们对物体的透视特征。5个月以前的婴儿还不具备这些能力,所以他们会把放在一起的两个或多个东西混同为一个东西。特别是当这些物体静止不动时,他们更难区分。6个月以后,婴儿才逐渐地形成了对物体独立性和有界性的知觉。 这样的研究结果同样启示我们,千万不要把小孩子眼里的世界看成是和成人眼里的世界一样的。当婴儿不具备相应的认知经验时,他们还显得非常幼稚可笑,需要我们成人训练培养有的放矢地促进他们知觉能力和整个认识事物能力的发展。

  • 育婴百科网提示本文Tag:妈妈 新生儿 孩子 


    免责声明:本站育婴知识内容均转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育婴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育婴知识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育婴知识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育婴知识最新评论 返回育婴知识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