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不要强化孩子的贫富印象

  • 发布时间:2007-07-26 转载:育婴百科网 分类:宝宝心理 热度:加载中

欢迎光临育婴百科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育婴知识文章是:请不要强化孩子的贫富印象,六一儿童节又快到了,照例会开展一些向贫困孩子献爱心的活动,包括让复学儿童进城,与救助他们的城市人见面。但某些媒体在报道农村孩子在城市里的见闻时,常常会加上一些花絮性...,以下是完整【请不要强化孩子的贫富印象】原文:

  • 六一儿童节又快到了,照例会开展一些向贫困孩子爱心的活动,包括让复学儿童进城,与救助他们的城市人见面。但某些媒体在报道农村孩子城市里的见闻时,常常会加上一些花絮性的细节描写,大多是“小土包子”所出的“洋相”之类,例如在大商场乘坐自动扶梯,因为是第一次,个别孩子竟吓得腿发抖。虽然记者可能并无任何嘲讽之意,只是想使报道更生动一些,但如此“花絮”却让我感到不是滋味。 这似乎是一种通病。有那么一些电视综艺晚会,在唱唱跳跳、搞笑猜谜之后,往往会推出一段煽情的“苦戏”,而主人公中,贫困儿童占有不小的比重。这些孩子对着话筒,声泪俱下地诉说贫困家史,引得部分现场观众当即掏腰包捐款。电视台的目的看来达到了,可我总忍不住在想:难道不能采取更含蓄、更尊重穷孩子自尊心的做法吗,为什么要“咀嚼别人的痛苦”呢? 不妨拿别人的做法来做一个对比: 纽约的冬天常常出现大雪封路的恶劣天气,但不到万不得已时,学校决不停课,校车照样步履维艰地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有人问这样做的原因,回答是:一些穷孩子家没有暖气,让他们到校上课主要是为了享受温暖,上课反倒是其次。有人又问:那为什么要求富孩子也一同前来呢,他们呆在家不就挺暖和的吗?回答则是:如果单单让穷孩子来,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穷,这是一种比寒冷更可怕的感觉。 在西方国家,学童是否必须穿校服,一直存在着争议。有人认为硬性规定必须穿校服,干涉了着装自由;而大部分人则认为,学生一律穿校服,可以避免在着装上出现贫富与等级的差别,避免损害某些孩子自尊心,因此对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是有利的。例如在日本,就自始至终规定在校生必须穿校服。 在澳大利亚,大部分孩子中午均在校用餐,从他们的食物中,你根本判断不出他们的家境是富有还是贫困,因为他们所带的食物没有什么区别:一瓶可乐、一个汉堡再加一个水果。这应该是出于与统一校服同样的考虑:瞧,我们穿的一样,吃的也一样! 贫富差距是社会客观存在的现象。但不少人之所以贫困,并不是因为能力不足或努力不够,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机会不均等造成的。特别是对孩子来说,贫穷或富有是与生俱来的,根本无从选择。因此,在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在孩子孩子之间,应该淡化贫富差别。而类似本文开头的一些做法,却是在强化和放大这种感觉。其结果会使原来就灰头土脸的穷孩子更加灰头土脸,加重了他们的生活挫败感,在他们心中早早播下了自卑的种子,同时对富孩子成长也未必有利。 在意识到贫困常常与机会不均等密不可分后,整个社会便需要增强救助穷人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即采取人道、善意、体贴的方法,不应含有施舍或嘲讽的成分,更不能从“咀嚼他人的贫困与痛苦”中获得快感。穷人在遭遇物质匮乏之后,是不堪再忍受精神上的创痛的。

  • 育婴百科网提示本文Tag:孩子 


    免责声明:本站育婴知识内容均转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育婴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育婴知识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育婴知识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育婴知识最新评论 返回育婴知识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