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育婴百科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育婴知识文章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最近,我利用春节假期回家乡霍山,对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适龄儿童进行了调查,67%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一...,以下是完整【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原文:

  • 最近,我利用春节假期回家乡霍山,对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适龄儿童进行了调查,67%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一起生活。这种状况,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对小堰口小学的留守儿童调查中发现,有15%的留守儿童成绩很差,各班倒数几名的几乎都是留守儿童。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而且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父母分离,使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 经调查,我所在的霍山县诸佛庵镇农村外出打工的家庭都并不富裕,少数极为贫困,连温饱都成问题,他们出门挣钱养家,对于子女的生活、学习教育无暇顾及。留守在家的都是年老、体弱、妇幼群体,他们既要承担过重、过多的农活和家务,还要代管几名留守儿童。由于代沟所致,更心疼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 在调查中,秦鹏同学的奶奶告诉我,因为儿子、媳妇常年在外修高速,小孙子从生下来就由她带。在老人身边,孩子的吃喝不成问题,但在学习上却不会辅导。所以小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性格也有点孤僻,动不动就和人打架。现在奶奶的岁数也大了,对管理孙子也力不从心。 秦鹏的班主任无奈地说:“秦鹏经常在外打架、逃课,老师又找不到其父母监管,学业荒废了不说,连品行也变坏了。父母长期不能和子女在一起,根本谈不上家庭教育。”秦鹏家长认为自己不在孩子身边,感到愧对孩子,于是用金钱来弥补。秦鹏大手大脚花钱,打伤了人也是用金钱去摆平。秦鹏家长痛心地说:“我们虽在外面挣了一些钱,家里楼房也盖起来了,可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教育,也就误了一代人。” 经过大量的走访调查,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社会问题,理应受到高度重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应视为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享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环境空间。 首先,在家庭教育方面,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最好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应尽量留一人与孩子在一起生活,家庭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我们不能富了一代人,而垮了几代人。同时留守儿童的家长要注意家庭教育方式,要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多掌握科学家庭教育的方法,注重言传身教,当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管教,一般情况下,不要满足孩子正常需要之外的要求,以养成孩子自我克制的习惯。另外,要注意与学校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了解孩子发展状况积极主动与学校老师配合,不要错误地认为孩子进行了学校就全是学校责任了,家长只供吃穿就行,争取多管齐下,发挥家庭学校的监督、教育作用。 其次,在学校教育方面,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应当引起学校和教师的特别关注。留守儿童更应该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也要给予他们心灵关怀。学校应配备专职教师,负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多家访、多谈心,真正把关爱送到留守儿童的心中。 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学有75%左右的学生是农民工子女,他们虽然被父母带进了大城市,但大多数小学教育是在农村完成的,他们也曾是留守儿童,由于出现了许多问题,家长们才开始认识到把孩子留在农村给老人们照顾不合适,才把孩子带到城市来。但家长们起早贪黑忙于经商务工,再加上文化水平有限,这群不是留守儿童的“留守儿童”,回到出租房里仍然是缺乏家长管教,甚至于几天见不上父母的面。为此,我校针对他们的特点,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去敬老院进行义务劳动,打扫个人卫生和室内外卫生,近距离地参观一些地方名胜,饱览湖光山色,使留守儿童既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又增长了他们的见识;既避免了他们的孤单寂寞,又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使学校真正成为他们温暖的家园。 最后,我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关心留守儿童,关心农民工子女学校社会多举办一些免费的家庭教育的专题报告会,提高农民工家庭教育的水平;多开设一些农民工子女的免费图书馆,丰富这些孩子的业余文化生活;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 育婴百科网提示本文Tag:儿童教育 左邻右舍 


    免责声明:本站育婴知识内容均转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育婴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育婴知识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育婴知识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育婴知识最新评论 返回育婴知识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