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育婴百科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育婴知识文章是:把孩子抱到大自然中去,在本刊第8期文章中,我们曾经说过,眼睛是人类生存和适应环境的最重要感官,而视觉则是婴儿出生后,所有感觉中成熟最晚的。现在让我们从下面的表中看看婴儿视觉的发展轨迹:年...,以下是完整【把孩子抱到大自然中去】原文:

  • 在本刊第8期文章中,我们曾经说过,眼睛是人类生存和适应环境的最重要感官,而视觉则是婴儿出生后,所有感觉中成熟最晚的。现在让我们从下面的表中看看婴儿视觉的发展轨迹:年龄视觉能力的发展 出生~1个月 1 能看出简单的、具有强烈对比性的物体特征(如黑白格的棋盘)2 喜欢看大的、粗线条的图形3 表现出形状的恒常性4 能对运动深度情境作出反应(能在运动中发现周围东西的远近) 2~3个月 1 眼睛的聚焦能力接近成人2 能认出光谱中的全部颜色3 出现双眼深度视觉4 视觉的对比敏感度的发展导致婴儿喜欢看图形的细节5 对图形内部的形状特征感兴趣6 能发现整个形状的结构 4~5个月 1 能像成人一样对颜色进行归类2 出现双眼深度视觉(利用两眼与物体距离不同发现物体的远近)3 初步形成视觉的大小常性(同一物体不管远近都知道是一样大)4 当物体运动时,能把该物体从背景物体中分离开来 6~8个月 1 视敏度从出生时的20/660发展到20/100,已接近成人2 能以平稳、细腻的眼动跟踪运动的物体3 能看出图形的边界4 即使物体不运动,也能根据其特征把它从背景物体中分离开来 9~12个月 能提取出一个完整图像的信息(如用手电筒移动地照一只大象时,虽然不能照到大象的全身,也知道那是一只大象)综合知觉 当我们感知周围世界时,大多数情况下不仅仅是单靠眼睛看,或单靠耳朵听,而是边看、边听、边接触、边闻味道,也许还要用嘴尝尝,这种多感觉通道相结合的知觉就是综合知觉。例如,当我们鉴赏一盘菜肴的好坏时,常用"色、香、味"来进行综合的判断;当我们学习外语单词时,最好的方法是听、读、写并用。那么,一岁以内的婴儿具备这种综合的知觉能力吗?心理学家的最新研究证实,婴儿从刚刚出生,就是以这种综合知觉来认识世界的。当产房里的新生儿听见旁边有人说话时,他们会一边把头转过去看(虽然他们还看不清楚),一边听人说话,还舞动着小手,好像他们想用手摸旁边的护理人员。这充分说明,人感知周围世界的综合知觉,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遗传密码编好程序的行为。 为了证实婴儿的综合知觉聪明的研究者把1个月的婴儿分成两组,分别给他们含两种橡皮奶头,一种是光滑的奶头,另一种是不光滑的、有小疙瘩奶头。当两组婴儿用嘴熟悉了这两种奶头之后,研究者把两种奶头同时拿给他们看,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吃光滑奶头的那组孩子,用更多的时间看那个光滑的奶头,而吃带小疙瘩奶头孩子,用更长的时间看那个带小疙瘩奶头。这说明,尽管一个月婴儿视力还相当差,还不能把眼前的东西看得很清楚,但他们却能用眼睛看出自己用嘴熟悉过的奶头是什么样子。 还有一项研究更有趣,研究者同时给4个月的婴儿看两张照片,一张照片照的是两块石头相碰撞,另一张照片照的是两块海绵相碰撞,在出示两张照片的同时,同时还模拟声音,但只模拟一种声音,要么是石头碰撞的声音,要么是海绵碰撞的声音,结果,几乎所有听到石头碰撞声音的婴儿,都把目光转向那张石头碰撞的照片,而所有听到拍打海绵声音的孩子,都把目光对准了那张海绵碰撞的照片。 研究还发现,4个月的婴儿能把成人发音时的口型与发出的不同元音相匹配,而7个月的婴儿能把不同的表情、高兴或生气的说话声音与说话者的面孔对得很准。 虽然我们说婴儿的综合知觉是天生的,但这只是说,他们天生就具有把不同的感觉通道同时加以利用的倾向,并不是说他们对任何不熟悉的事物都能天生地用综合知觉进行感知实际生活经历对他们也非常重要,想想看,如果没见过火车,他们怎么知道火车是怎样"叫"的?如果没摸过玩具熊,他们怎能知道小熊的毛是毛茸茸、软绵绵的呢?但是您还会发现,婴儿通过感觉和知觉记忆事物的能力真是太强了,大多数婴儿只要见过一次火车,就能记住火车是怎样飞快地跑,怎样"叫"的。 综合知觉婴儿来说太重要了,它帮助婴儿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序的、可预测的生活环境大世界。 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您就知道了,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应该抱着孩子多多地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环境,给他们的容量巨大的感知觉仓库里,存储更多的信息资料,这是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最好的早期教育

  • 育婴百科网提示本文Tag:敏感度 孩子 


    免责声明:本站育婴知识内容均转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育婴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育婴知识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育婴知识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育婴知识最新评论 返回育婴知识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