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你正确选用“消毒药水”

  • 发布时间:2010-04-17 转载:育婴百科网 分类:宝宝健康 热度:加载中

欢迎光临育婴百科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育婴知识文章是:教你正确选用“消毒药水”,大多数人在皮肤出现伤口或破损后,常涂用消毒药水,如紫药水、双氧水、硼酸水、肥皂水、食盐水等,以防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消毒药水有的根本没有消毒...,以下是完整【教你正确选用“消毒药水”】原文:

  • 大多数人在皮肤出现伤口或破损后,常涂用消毒药水,如紫药水双氧水、硼酸水、肥皂水、食盐水等,以防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消毒药水有的根本没有消毒作用,有的作用不大但弊端不小。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几种消毒药水的作用和功效,供大家参考。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日常使用

    5种各有千秋

    1.紫药水 即2%的甲紫溶液,甲紫又称龙胆紫。此溶液有加快伤口结痂和愈合的作用,常用于浅表皮肤黏膜感染

    注意事项:①该溶液不宜用在黏膜或开放创面,尤其是大创面,因刺激较大,可诱发皮肤癌;②不宜用于面部皮肤,涂抹后影响美观,应尽量少用。
    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2.双氧水 即过氧化氢,具有消毒杀菌作用。

    注意事项:①使用浓度为3%,浓度大,易灼伤患处皮肤;②用于已有一定感染的浅表局部伤口处时,其血液、脓液等易降低其杀菌力;③性质不稳定,存放时间不长,易失效。 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3.硼酸水 3%的硼酸溶液有清洗、收敛和抑菌作用,常用作皮肤黏膜和伤口冲洗清洁,口腔炎含漱,急性湿疹急性渗出性皮炎烫伤湿敷。

    注意事项:①不要大量和长期外用,勿用于婴幼儿眼睛等部位;②注意使用浓度,浓度过高有刺激作用。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4.肥皂肥皂水具有特异的消毒作用。 、

    注意事项:①20%肥皂水可用作被狗咬后的伤口紧急消毒,有一定中和、冲洗和灭活狂犬病病毒的作用;②蚊虫叮咬后,如果用肥皂水清洗可起止痒和减轻局部症状的作用。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5.食盐水 只有清洁伤口的作用,本身并无消毒作用。

    注意事项:冲洗后,应涂一些常用外用消毒药,如2%碘酒或75%酒精等,以有效去除细菌预防伤口感染

    冲洗皮肤伤口的简易办法:可在100毫升凉开水中加入1克食用盐,配成1%浓度盐水。若能用0.9%的生理盐水冲洗,那是最理想的。因为1%浓度左右的盐水和人体血液氯化钠浓度一样,对伤口没有刺激,不会导致人体细胞吸水爆裂或失水皱缩。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推荐使用

    含碘类制剂
      

    目前,推荐使用的是消毒能力强的含碘类制剂,如碘酒、碘甘油、碘伏等。碘制剂毒性极小,皮肤黏膜都可涂用,除可预防各种化脓感染外,还可预防严重的特异性感染,如破伤风、炭疽、狂犬病等。

    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1.碘酒 碘酒(碘酊)是由碘、碘化钾溶解于酒精而制成的2%溶液。碘酒主要用于非黏膜伤口的表面消毒碘酒常用于手术前注射前的皮肤消毒及伤口的消毒,尤其是被污染的伤口。

    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注意事项:①尽量不要过大面积使用碘酒,以防大量吸收而出现碘中毒;②一般不用于溃烂的皮肤;③含碘制剂禁用于碘过敏者。

    2.碘甘油 碘甘油由碘、碘化钾、甘油等配制而成,碘甘油主要用于口腔黏膜溃疡牙龈炎及冠周炎。 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注意事项:含碘制剂禁用于碘过敏者。

    3.碘伏 碘伏则为碘与聚醇醚复合而成,主要用于非黏膜伤口的表面消毒

    注意事项:含碘制剂禁用于碘过敏者。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涂抹含碘类制剂处有灼烧感、瘙痒红肿等,应停止使用该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应咨询医师。另外,含碘类制剂,不宜与红药水(大部分地区已淘汰不用)同时涂用,以免产生碘化汞而腐蚀皮肤碘酒局部刺激性大,儿童怕痛,可用碘甘油或碘伏。 来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医学指导/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主任药师李中东


  • 育婴百科网提示本文Tag:消毒药水 双氧水 紫药水 


    免责声明:本站育婴知识内容均转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育婴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育婴知识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育婴知识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育婴知识最新评论 返回育婴知识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