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肤之亲”早产儿成熟快

  • 发布时间:2010-04-17 转载:育婴百科网 分类:成长发育 热度:加载中

欢迎光临育婴百科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育婴知识文章是:“肌肤之亲”早产儿成熟快,由于现代女性工作压力大,在身边发生的早产儿并不少见。据统计,目前妊娠在32周以内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早产儿,其发生率大约占新生儿的5%至10%。早产儿还没有完...,以下是完整【“肌肤之亲”早产儿成熟快】原文:

  • 由于现代女性工作压力大,在身边发生的早产儿并不少见。据统计,目前妊娠在32周以内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早产儿,其发生率大约占新生儿的5%至10%。

    早产儿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就提前出生,容易受到外部有害环境的侵袭,有时还需要接受多种治疗。多年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给婴儿进行系统抚触能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增进父母宝宝的亲情交流。 bbcms.net转载自网络

    有报道,早产儿出生后24小时即开始抚触疗法,经过一定时间按摩,可以使婴儿的摄入奶量明显增加,头围、身长、血经蛋白、体重均明显增高

    儿童保健专家认为,抚触对早产儿生长能带来诸多益处,可作为早产儿时期综合干预措施之一。原因是抚触有助于调节婴儿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增加了迷走神经紧张性,使胃泌素胰岛素分泌增加,摄取奶量增加,同时又减少婴儿焦虑情绪,增加睡眠时间,这也有利于体重增加。同时,抚触也有利于促进婴儿β-内啡肽、5-羟色胺、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清素等分泌,从而增加免疫功能,提高健康水平,促进生长发育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早产儿抚触方法

    原则上早产儿在出生24小时后即可施行抚触,每天进行3次抚触,每次15分钟。住院期间,按摩由医院配备的专业人员操作。出院后,可由经过培训的婴儿按摩师施行按摩母亲经学习后也可操作)。

    基本按摩程序如下: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在全裸状态下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分别对其头面部、胸部、腹痛下肢和上肢进行抚触,每个部位需按摩2-3遍。身体上较小的区域用指尖按摩,大点的部位用手指、掌心或整个手掌。开始动作要轻,然后适当增加压力,不但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捎,压觉可刺激深部感受器。 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头部:

    1、两手拇指从前额中央向两侧滑动。

    2、两手拇指从下额中央向外侧,向上滑动。

    3、用两手掌面从前额发际向上、后滑动,至后下发际,并停止于两耳后乳突处,轻轻按压。

    胸部:

    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下侧向对侧肩部轻轻按摩

    腹部:

    1、两手轮流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钟方向划圆。

    2、右手指腹自右上腹滑向右下腹(I),右手指复自右上腹滑向左下(L);右手指腹自右下腹经右上腹、左上腹滑向左下腹(U)。

    四肢:

    双手抓住手臂,从肩部到手腕,自上而下轻轻挤压,边挤边捏,像挤牛奶一样。并搓揉大肌肉群及关节。下肢下上肢相同。 bbcms.net转载自网络

    手足:

    两手拇指指从手掌面跟侧依次推向指侧,并提捏各手指关节,足与手相同。

    背部:

    婴儿呈俯卧位,两手掌分别于脊柱两侧由中央向两侧滑动,而后四指分开,沿脊柱方面从肩部到臀部按摩

    抚触的注意事项

    1、首先要确保房间内温暖(20-30℃)、宁静,播放一些柔和的音乐,有助于母子彼此放松,同时应和宝宝说话、唱歌、特别注意眼神的交流。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2、预备好毛巾、尿片、替换的衣服和婴儿润肤露润肤乳液(减少摩擦阻力)。

    3、选择知的时间进行按摩:一般选在宝宝吃饱后12小时清醒时为佳,不要选在吃饱后或饥饿时或想睡时。因为吃饭后易吐、饥饿时想睡时注意力无法集中,易烦躁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4、按摩者在给宝宝按摩前应洗净双手修短磨圆指甲,不戴戒指,应先温暖双手。

    5、小心润肤油误滴入孩子眼中。

    6、新生儿期即可开始按摩,但在脐带未脱落前,不要按摩

    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7、刚开始按摩,手触婴儿不能用力过重,需轻轻地抚摸。较小的部位用指尖,大点的部位用手指或掌心若干手掌。抚摸应均匀进行。

    8、卧位选择:仰卧,头偏和向一侧,防止造成婴儿的呼吸窒息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9、抚触中,严密观察极低体重儿表情,根据患儿反应及时调整抚触方式和力度,患儿如有哭闹、肌张力增高、活动兴奋增加、肤色变化或呕吐等反应均应停止抚触。

    10、婴儿患病或皮肤感染时忌按摩

    bbcms.net转载自网络




  • 育婴百科网提示本文Tag:肌肤之亲 成熟 早产儿 


    免责声明:本站育婴知识内容均转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育婴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育婴知识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育婴知识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育婴知识最新评论 返回育婴知识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