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乐观宝宝的3个“关键”

  • 发布时间:2010-04-17 转载:育婴百科网 分类:宝宝培养 热度:加载中

欢迎光临育婴百科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育婴知识文章是:培养乐观宝宝的3个“关键”,1.培养乐观的关键年龄乐观是指面临困难精神愉快、充满信心的状态。对于孩子来说,与乐观相关的心理素质包括:能够依赖想象力和对未来的展望,忍受眼前的不适应;听得懂和相信...,以下是完整【培养乐观宝宝的3个“关键”】原文:

  • 1.培养乐观的关键年龄

    乐观是指面临困难精神愉快、充满信心的状态。对于孩子来说,与乐观相关的心理素质包括:能够依赖想象力和对未来的展望,忍受眼前的不适应;听得懂和相信大人的劝告,调整自己的需要;在情绪与理智的较量中,能够较为成功地摆脱情绪的控制;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预见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这些心理素质在4岁左右逐渐健全,4岁是培养孩子乐观品质的最佳时期。 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有一个心理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实验者告诉孩子们桌上有各种点心和玩具,想要得到喜欢的东西必须等实验者回来,如果不能等待可以呼叫实验者,但他只能得到他不大喜欢的东西。结果,平均年龄为4岁半以上的孩子,大多能等待很长时间,而4岁以下的孩子很少有坚持到底的成功者,是因为首先他很难理解实验者所做的承诺,其次他不能完备地想象出实验者归来对自己的意义,所以他们更可能身不由己地在困难面前屈服。其他同类的实验都证明,正常情况下,健康成长的4岁幼儿具备了面临困难培养乐观品质的条件。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2.抓住乐观的关键能力

    虽然4岁是孩子发展乐观品质的关键年龄,但这并不意味着到了4岁,孩子的乐观就必然到来,这与他4岁左右是否具备一个关键能力有关延迟满足能力。

    延迟满足是为了长远利益而延缓目前需要,在困难面前克制自己、建立自信的重要表现。除了一些特殊状况需要即时满足以外,一般情况下父母都可以采用延迟满足培养孩子的乐观品质。例如孩子大声呼叫父母做某件事,在排除安全顾虑以后,父母可以远远地答应着,但并不马上过来,等一会儿过来了,明明知道孩子想要什么,还要问问什么事儿,等孩子说清楚了再与孩子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的忍耐心就是这么一分一秒在等待中增强的,而等待之后必然有结果也使孩子对克服困难有了信心和想象力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特别提醒:使用延迟满足策略时,要注意避免过和不及两个极端。

    ◎过分延迟满足:即对孩子的要求过于忽略,把孩子的等待时间拉得过长,以至挫伤了他的信心和信任。 bbcms.net转载自网络

    有求必应长期被这种策略调教出来的孩子耐心比较脆弱,一个小小的不幸就有可能使他情绪波动剧烈。

    可见,把握好延迟满足的时间,是培养孩子乐观品质的关键策略
    bbcms.net转载自网络


    3.造就乐观的关键方法

    ★提供具有适度挑战的游戏

    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选择难易适度的游戏,注意难度不要跨度太大。例如有一种游戏是钓鱼,是用磁铁相吸的原理锻炼孩子手眼协调的能力。先观察孩子能够钓着鱼的基数,然后鼓励孩子每次多钓出一两条鱼,或者渐渐加长鱼线的长度,让孩子耐心地对付晃动摇摆的鱼线,可以让孩子对自己说:我一定能钓好多鱼。自信和乐观便在与鱼的较量中建立了。

    bbcms.net转载自网络



    训练应对挫折的技能

    很多情况下孩子是因缺乏经验和技能而失望、泄气,父母有针对性地培养技能即可,当然这里不包括太专业化的专门技能训练,例如学艺和英语的考级,而是指孩子平常遇到的生活、游戏社交等普通技能,因为单项技能训练并不能让孩子应对复杂多变的困境。
    bbcms.net转载自网络


    ★ 不取代和迁就,也不训斥或体罚

    看到孩子因遭遇困难而沮丧,父母往往会要么代替孩子完成任务,要么完全迁就孩子放弃努力,有的父母则厉声批评孩子甚至体罚,这两种极端行为都使孩子无法形成自信和乐观。正确的做法是提供鼓励的话语和一点点的技术支持,鼓励孩子坚持到底,体验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就感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 不向孩子宣泄自己的垃圾情绪

    有的父母在外面受了窝囊气,回来便对孩子发无名火。这种情况特别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和乐观,因为孩子会把父母的恼火归咎为自己的错误,但他又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于是只好全盘否定自己。长久下去容易让孩子自责、退缩,并蔓延为隐约却牢固的消极心理氛围,淹没孩子乐观的笑容。因此,父母在遭遇困难时能否乐观面对,对培养孩子的乐观品质至关重要。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 育婴百科网提示本文Tag:想象力 培养 宝宝 


    免责声明:本站育婴知识内容均转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育婴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育婴知识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育婴知识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育婴知识最新评论 返回育婴知识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