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育婴百科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育婴知识文章是:怎么给宝宝储蓄教育金,吴先生今年33岁,公司职员,月薪3000,年底奖金1000。妻子32岁,公司文员,月薪1800,年底奖金2000。而且,所在的公司为他俩上了国家规定的三险一金。育有...,以下是完整【怎么给宝宝储蓄教育金】原文:

  • 吴先生今年33岁,公司职员,月薪3000,年底奖金1000。妻子32岁,公司文员,月薪1800,年底奖金2000。而且,所在的公司为他俩上了国家规定的三险一金。育有一子,今年10岁。由于夫妇俩都比较节省,一个月下来家庭生活开支约1400元左右。目前,吴先生家庭有5万元的银行存款,1万元股票以及债权1万元及一套价值20万元的自住房。

    理财目标:既要有效规避风险,又能积累家庭财富,同时还可以为儿子存储一笔教育基金,其中包括了儿子大学期间的留学费用。

    bbcms.net转载自网络



    财务分析:从家庭情况来看,吴先生家庭月度节余资金3500元左右,这说明储蓄能力较强。虽然夫妻俩职业风险性低,单位也为其投保了基本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但是风险保障还是略嫌不足。如果身为家庭支柱的吴先生夫妇一旦出现意外,家庭会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并影响到家人的生活质量。为防范不测,建议吴先生为其及妻子购买一份人寿保险,保障额至少为其家庭总负债及足以维持家庭日常生活开支。 bbcms.net转载自网络

    专家建议:

    粗略统计,养育一个孩子直到其结婚成家,其中的直接成本加上各种教育费用,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留学费用更是普通家庭难以承受的。目前吴先生的小孩已经10岁,还要准备13年的教育费用,合计在35万左右,如果还要留学,留学费用在30~60万之间,那么小孩教育费用共合计至少在65万,若不能提早为孩子准备好充分的留学财务准备,则提前关闭了这条金色的前程大道! 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子女教育投资是一件时间跨度较长的投资,所以应选择一种能够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具有长期投资优势的理财产品。长期投资,您就可以让资本有时间增值,也可以克服短期的波动。一般而言,基金、股市的短期波动性很大,但如果投资的时间足够长,就可以避免短期波动的风险,再加上专业投资团队的操作,长期下来就会有较大的胜算。 来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子女教育金有着很强的专款专用的性质。所谓专款专用,就是这笔钱款只用于子女教育,不做其他安排。面对这样几个特点,我们建议,吴先生可以采取带有强迫储蓄性质的子女教育储蓄和一定的投资产品进行组合,以完成这一财务安排:建议从每月收入的结余中采取定期定额方式投资于开放式基金考虑到吴先生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我们建议,吴先生家庭的其余闲散资金应采取多元化投资以分散投资风险。建议股票投资比例应控制在总投资金额的40%以下,其余部分可投资于偏股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和债券,比例可根据个人风险喜好加以调整。另外,也可选择一些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相当于货币型基金及债券,这些投资产品都可互换。吴先生可多了解一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除上述准备外,建议吴先生从现在起开始培养小孩理财意识

    1.让孩子学会记帐。可交给孩子一个帐本,引导孩子将每笔开销和支出记录下来,不仅能让家长了解孩子的钱花在哪里,更能让孩子自己通过记账的方式了解家庭的日常开销和收入,克服消费冲动和不良消费习惯,并不断调整自己,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2.给孩子准备储蓄罐。让孩子学会用储蓄罐收集零用钱,让他自觉或习惯地往储蓄罐里塞零花钱。几年后,孩子将会发现那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或许能帮他实现一个心愿,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储蓄抗风险的理财观念

    3.了解挣钱的方法。带孩子到工作的场合看一看,让他知道或体验一下挣钱的辛苦。

    来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4.让孩子学会筹划。同孩子一起筹划,家中若有重大事情,可以请孩子一同承办。

    5.掌握储蓄、保险方式。让孩子熟悉银行、保险公司,了解钱财的保管方式、保险方式。

    6.让孩子学会打零工。让孩子打零工,孩子通过亲身的劳动,能使他感悟到养家的劳累,也能使他明白获得金钱的途径是付出相应的劳动。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7.让孩子学会做预算。让孩子养成在单位时间做一份预算表的习惯,有利于规范孩子用钱的方向及适度使用。

    最后吴先生家庭最好还准备一笔应急资金以备不时之需。应急资金为3~6个月的总开支,吴先生的每月家庭总开支为1400元,要准备的应急资金为1万元左右。吴先生可以将其5万元存款中的1万元安排为活期存款或流动性较好的贷币基金,作为家庭的应急资金,剩余的4万元钱则可进行适当投资。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 育婴百科网提示本文Tag:家庭生活 教育 宝宝 


    免责声明:本站育婴知识内容均转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育婴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育婴知识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育婴知识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育婴知识最新评论 返回育婴知识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