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辅食:怎么吃比吃什么更重要

  • 发布时间:2011-04-18 转载:育婴百科网 分类:宝宝营养 热度:加载中

欢迎光临育婴百科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育婴知识文章是:辅食:怎么吃比吃什么更重要,吃奶吃到半岁,就该给宝宝添加辅食了。吃什么好?怎么吃?对于这两个新手妈妈们经常感到发愁的问题,儿童保健专家却认为不须太过关注。“现在城市里一家一个孩子,要说只可能吃...,以下是完整【辅食:怎么吃比吃什么更重要】原文:

  • 吃奶吃到半岁,就该给宝宝添加辅食了。吃什么好?怎么吃?对于这两个新手妈妈们经常感到发愁的问题儿童保健专家却认为不须太过关注。“现在城市里一家一个孩子,要说只可能吃得太多,绝不会吃不饱。”

    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吃”不能总由家长代劳
    8个月的丁丁很喜欢抓东西。可每次吃饭时,丁丁伸出去的小手总会一次又一次地被挡回来。偶尔小手抓到了碗筷,也会立即被大人拉开。“孩子还太小,让他自己吃就是一团糟,身上弄脏了不说,搞不好还会把手上的细菌吃到肚子里去,引起腹泻就麻烦了。”丁丁父母的想法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家长们总觉得宝宝需要照顾,凡事代劳,吃东西更是手把手地喂,这么做反倒忽视了宝宝学习和探索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打击了孩子积极性。

    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吃不仅要满足营养需求,也要起到功能训练的作用。专家介绍,满月之后便可用小软勺给宝宝喂奶或喂水,6个月添加辅食后更要有意识训练孩子使用杯、碗、勺等餐具,以便锻炼吞咽咀嚼功能。“有的父母总拿奶瓶来喂米糊孩子只会吸吮,不会咀嚼,等到吃面条、青菜时,也是一整条吸进嘴里,结果导致孩子呛到甚至窒息,这是相当危险的。”专家说,给孩子喂食不如教会他们自己吃。7个月可以抱着奶瓶吃奶,10个月练习用杯喝水,12个月用小勺盛食物,并且从中体会饥饿和饱腹的感觉,有利于培养孩子“主动吃”的能力。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不吃”不勉强,也别放弃
    小波半岁味觉已经很灵敏了。他特别喜欢香甜的水果,稍微有些酸味的都不肯吃,第一次吃苹果更是吐了出来。家里人吓得从此不再买苹果给小波吃,选水果也是尽量选很甜的。长到两岁时,小波不但拒绝苹果,连番茄、橙子、酸奶这些营养价值很高却略有酸味的食物也不愿吃,家里人这时才意识孩子已经养成了偏食的习惯。

    bbcms.net转载自网络


    是不是宝宝食物说不就意味着他真的不爱吃呢?专家认为,有的宝宝初次接触一种新食物可能只是舔一舔就不愿意再吃,或者吃一点就作呕,这只是先天本能的防护机制在起作用,是一种“拒新”反射,并不是真的反感。随着慢慢长大,味觉逐渐发育,以前不喜欢吃的食物很可能一下子又喜欢吃了,家长对此要正确认识。“现在不吃也不要紧,过一两个星期再给他尝尝,或者变换一下花样,譬如把水果换成果汁或者做成沙拉。这样最多尝试10-15次,孩子一般都能接受新食物”。 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专家说,一味跟随孩子的喜好来选食物会造成孩子挑食、偏食,硬是勉强孩子吃东西会导致反感,同样也会造成偏食、挑食,所以面对孩子“不吃”,最好的做法是不勉强,但也不放弃。 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吃和玩绝不能混在一起
    怎样才能让红红好好吃饭,是红红妈每天最头疼问题。不会走路时,红红是一边吃饭一边低头玩玩具妈妈总是等着她间或抬头时喂一口。等到会走路了,红红嘴里嚼着饭,却瞬间跑到一边去玩,妈妈只好端着饭碗紧随其后给她喂饭。对红红来说,吃饭同时也是玩耍。她享受着一心二意的快乐,红红妈却得为此耗上一个甚至两个小时。与其说这是一种无奈,不如说这是一种纵容。
    bbcms.net转载自网络

    专家说,专心吃饭的习惯从婴儿期就要开始培养,原则是吃和玩绝对不能混在一起。那么,首先要营造进食的氛围,例如时间、地点、环境都要固定,或者让孩子做一些餐前的准备活动,如洗手、拿碗、叫大家吃饭等。吃的过程中,家长要和孩子多交流、说话,而不是用玩具或电视替代自己的语言孩子小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吃,家长应该亲身示范和引导。在孩子学习和模仿时,要多鼓励表扬,切忌批评。

    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爱心提示:
    只有让孩子觉得“吃”是愉快的体验,才能引起他的兴趣,从而愿意在饭桌上坐下来专心地进食。不过,也要控制吃饭的时间,一般以半小时为宜。如果半小时还没有吃完,宁愿撤掉碗筷,下一顿提早一点吃。

  • 育婴百科网提示本文Tag:辅食 儿童保健 


    免责声明:本站育婴知识内容均转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育婴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育婴知识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育婴知识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育婴知识最新评论 返回育婴知识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