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残缺家庭警惕孩子“父母化”

  • 发布时间:2011-04-18 转载:育婴百科网 分类:宝宝心理 热度:加载中

欢迎光临育婴百科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育婴知识文章是:残缺家庭警惕孩子“父母化”,“一俊遮百丑”,“好孩子”身上的光环往往容易影响人们的判断。当越来越多的“好孩子”与“问题孩子”发生联系时,许多父母发现需要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孩子们身上所发生的事情...,以下是完整【残缺家庭警惕孩子“父母化”】原文:

  • “一俊遮百丑”,“好孩子”身上的光环往往容易影响人们的判断。当越来越多的“好孩子”与“问题孩子”发生联系时,许多父母发现需要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孩子们身上所发生的事情——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人们常会较多地关注“表现出问题”的孩子,如多动症自闭症,等等,而对于那些表现良好、甚至各方面成绩突出的“好孩子”,却始终被教育界忽略bbcms.net转载自网络
    然而,一些心理研究表明,不少人们眼中的“好孩子”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过度压抑,信心缺乏,心境愁闷,易焦虑,自视甚高,不善交往,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等。湖北省教科院重点课题之一、已持续研究4年的武汉六中“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显示,人们公认的“好孩子”中,近三成存在心理问题,超过12%的学生存在由嫉妒发展成的“敌对情绪”,超过10%的人存在强迫症症状

    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小大人”真的快乐
    小珍今年14岁,父亲是一名普通工人,两年前母亲因病去世,父亲经受不住妻子去世的打击,几乎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每日下了班就以酗酒度日,更谈不上对女儿的照顾。而小珍这时竟突然像家里的女主人一样,开始照顾起父亲的生活。她说,妈妈不在了,我一定要照顾好父亲。而父亲也因此获得了生活的唯一慰藉,庆幸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好女儿。邻里对小珍也是赞美有加,在人们心目中,小珍是个十分懂事的好孩子来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8岁的彬彬是个看起来很老实的孩子,脸上很少有孩子的童真和自在,略微紧缩的眉头和紧握在一起的双手显示出他内心的压抑。彬彬的父母在一年前离婚了,法院把彬彬判给了母亲。彬彬母亲有很好的经济收入,彬彬的日常生活没有任何负担,但是,离婚后的母亲不能平复自己的情绪,对彬彬的父亲充满了记恨,常常拉着彬彬一同哭泣,或者是向彬彬诉说父亲的种种不是。
    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她也十分“庆幸”自己有个贴心孩子,因为彬彬似乎能够承担倾听和安慰母亲的任务,母亲哭泣,他都守在身边陪着母亲流泪。彬彬妈妈认为:“没想到母子二人关系如此亲密,孩子真是懂得心疼妈妈!”而彬彬则说,看到母亲这么难过,自己不忍再让她担心,很多学校的事情就都不再烦她,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好像是她的“妈妈”。 来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像小珍和彬彬一样特别懂事的孩子常常被人们赞扬,父母也常会很庆幸孩子竟然有如此好的能力,可以照顾好家庭,也因而让他们承担更多的责任。然而,这些表面看起来很能干,被当作大人对待的孩子,真的不需要我们的担忧吗?
    事实上,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这些“小大人”在人格、认知情绪等方面均存在着潜在的问题,他们作为一类特殊的“问题儿童”,在心理学界被定义为“父母化的孩子”。 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被迫父母
    所谓“父母化的孩子”,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的角色缺失,比如离婚疾病死亡等原因,导致其失去应有的角色功能,而孩子则因此而被迫扮演原本父母所应当扮演的角色。同时,家庭中产生了“角色错位”的现象,即孩子承担了家长的角色责任亲子间的界线变得模糊和倒置。

    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在前面的案例中,小珍要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和情绪,彬彬则反过来成为母亲安抚者和保护者。在这些家庭中,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都被忽视了,那就是他们还是孩子。作为孩子,他们不仅无法得到该有的保护、照顾,反而扮演起了照顾父母角色,正如彬彬所讲“好像不知道谁是谁的妈妈了”,角色发生了错位。 来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现代教育较多地关注“表现出问题”的孩子,如多动症自闭症等等,而对于父母化的孩子,尽管心理学界对此早有论述,却一直被教育界忽略。这是由于孩子往往表现良好、显得不需要担忧以外,另一个原因是这种状况在过去并不普遍,或情况并不严重。 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上世纪70年代以前,父母化的孩子主要集中在长子或长女的身上,原因主要是家庭物质生活的困难。而今天的社会情况则不同,较大的生活压力、较高的离婚率,加上独生子女的特殊情况,都使问题变得复杂。离异的父母往往难以承担各自的压力,而孩子就成了他们唯一的慰藉。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孩子不再是孩子”的问题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学会理解父母、照顾父母是值得提倡的,对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独立性社会化等方面有一定的好处。然而,一旦孩子父母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孩子要充当父母角色,那就成问题了。

    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首先,未成年孩子需要完成许多成长的任务,这些认知、情感、社会化等多方面的素质,需要从父母身上获得滋养才能够形成。通常,在父母称职的时候,孩子就会拥有一种“具有安全感的依附关系”,这使他们敢于进行各种探索,从而获得成长所必需的失败与成功的经验。而“父母化的孩子”没有这样的安全感,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无法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强壮成人”。同时他们所担负的重责也使他们不能犯错,因而自由地探索受到了约束。他们必须有所顾虑,必须做到完美。这样的结果是,“父母化的孩子”无法获得那些成长所必需的经验。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孩子的另一个成长任务是社会化。在这一阶段,孩子需要学会如何在人际关系中进行付出和给予,这对他们发展成为成功的成年人是至关重要的。而“父母化的孩子”过早地扮演“父母化”的角色,不懂得如何索取和表达自己的需要,大多喜欢发号施令,因此在同龄人的群体中往往不受欢迎。这些孩子被同龄人孤立,因而不能获得平等条件下建立人际关系的经验。这些人际关系上的困难会伴随“父母化的孩子”走进他们未来的生活,包括婚姻。他们总是倾向于表现强壮,喜欢先牺牲自己。而另一方面却难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并怨恨别人总是让自己做出牺牲,于是以被动攻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来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研究表明,“父母化的孩子”通常难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自信、社会化的个体,有伴随一生的孤独感。他们长大后也很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包括孤独抑郁空虚、潜在的怨恨感,并且更容易出现酗酒药物滥用等行为,在未来的家庭中也容易将自己从父母身上习得的关系应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或是把自己年少时期的怨恨发泄到孩子身上,从而容易使自己的孩子也“父母化”。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随着单亲家庭假单亲家庭的增多,“父母化的孩子”的问题需要引起更多关注。心理教育不仅要关注“不良”的儿童,对于过于“良好”的孩子,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成年人可能由于生活的打击而发生无力、怨恨等情绪,此时不要忽视孩子的需要或拒绝承认作为父母的职责,也不要在孩子身上寻找生活的补偿,更不要向孩子宣泄对配偶的不满。而一旦发现“父母化的孩子”,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对其父母进行心理干预,同时社会也应该承担职责,及时为孩子提供“强壮成人”的角色,以便孩子度过关键的发展期。(广东东方心理分析研究中心 陈侃)

  • 育婴百科网提示本文Tag:孩子 家庭 


    免责声明:本站育婴知识内容均转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育婴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育婴知识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育婴知识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育婴知识最新评论 返回育婴知识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