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妈妈需要注意的事项

  • 发布时间:2011-04-17 转载:育婴百科网 分类:成长发育 热度:加载中

欢迎光临育婴百科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育婴知识文章是:新生儿妈妈需要注意的事项,在宝宝出生的一年里,新妈妈需要注意的事情知道吗?该怎样护理宝宝更健康呢?在这里小编为你准备了宝宝出生一年需发生的事情,新妈妈可要注意看哦。1、追视移动物体重大事件:...,以下是完整【新生儿妈妈需要注意的事项】原文:

  • 宝宝出生的一年里,新妈妈需要注意的事情知道吗?该怎样护理宝宝更健康呢?在这里小编为你准备了宝宝出生一年需发生的事情,新妈妈可要注意看哦。

    1、追视移动物体

    重大事件:刚出生时,宝宝视觉功能还很不成熟,不会注视,仅仅是遇到强光刺激会有闭眼、皱眉的反应1~2个月大时,他的眼睛可以追视90度范围内的移动物体,不过,这个物体需要离他很近(大约20cm左右),而且具有明亮的颜色足够抓住他的注意。3个月左右,宝宝就差不多能像成人一样开始有意识地看东西了,这时他的两眼可追随180度范围内移动的物体。
    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为什么很重要:视觉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是在宝宝出生后才逐渐发育完善的。年幼的宝宝尚不会诉说,追视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早期宝宝视力问题

    新妈妈应该知道的:42天产检时,医生会帮宝宝检查追视的能力,5~6个月会检查宝宝视力及有无斜视。但是在此之前,大多数妈妈在家就能观察出异常。你可以在宝宝安静清醒的状态用直径5cm左右的红球让他追视,如果你对宝宝的追视能力有疑惑,可以带他到医院的眼科进行咨询。
    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2、抬头

    重大事件:有些孩子一出生时就能俯卧抬头1~2秒,但通常宝宝们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一些。但是到了3个月大,大多数宝宝趴着时,小脖子可以比较稳当地撑起脑袋,头也可以抬起90度。到了4~5个月大时,他们可以熟练地做出俯卧抬胸的姿势

    为什么很重要:这是一个信号,可以看出宝宝上半身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发展得如何。此外,抬头、抬胸的动作可以使宝宝上半身得到锻炼,也为以后的翻身、坐、爬打好基础。如果宝宝到了6 个月还不能抬头,或一直没有抬头的欲望,就要带他到医院进行检查

    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新妈妈应该知道的:抬头是一个需要练习的技能。如果经常让宝宝平躺,他就很少有机会练习抬头。要注意,醒着的时候让宝宝多在硬点的垫子上趴一趴,可以加强脖子手臂肌肉力量。

    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3、抓握及倒手

    重大事件:刚出生的宝宝经常双拳紧握,如果妈妈爸爸把手指或者一个玩具放到他胖乎乎的拳头里,他会使劲地握住。在这一阶段,这种抓握还只是一种无意的反射行为。3 个月大的宝宝想去抓妈妈手里的拨浪鼓,但却很难控制手的力量和方向。但是到了5~8 个月大,他的小手将能陆续拿下一系列技艺:捡起一个物品,抓紧它,把它放到自己的嘴巴里,或者从一只手倒到另一只手里,甚至两只手各抓一块积木对敲几下。

    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为什么很重要: 手的有意动作表明大脑开始协调行为,控制小手的过程能使宝宝手、眼协调运动的能力得到发展,使宝宝的活动更有目的性。

    新妈妈应该知道的: 不要把小手包裹起来, 给宝宝抓握的机会。在5~8 个月的常规检查中,医生会帮他测查抓物、倒手及手眼协调的能力。 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手的有意动作表明大脑开始协调行为,控制小手的过程能使宝宝手、眼协调运动的能力得到发展,使宝宝的活动更有目的性。

    4、独坐

    重大事件: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孩子会在6~8 个月大的时候学会独坐。刚开始时,宝宝身体前倾,用双手帮忙才能支撑身体,而且坐一小会儿就会歪倒。慢慢地,他的平衡能力得到发展,脱离双手支撑也可以坐直。到了8个月大,宝宝坐得越来越好了,甚至还会向前倾着身体去抓玩具
    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为什么很重要:独坐是宝宝发展的里程碑之一,标志着宝宝从一个无助的新生儿开始走向独立。如果10 个月大时他还不会独坐,有可能预示着神经肌肉发育有问题,需要带他去医院检查
    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新妈妈应该知道的:如果整天躺着,宝宝就没有机会练习坐。5 个月以后,最好每天让宝宝在沙发转角处或餐椅里靠坐2~3 次,并拿几个垫子帮助他稳固坐姿。

  • 育婴百科网提示本文Tag:妈妈 新妈妈 新生儿 


    免责声明:本站育婴知识内容均转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育婴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育婴知识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育婴知识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育婴知识最新评论 返回育婴知识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