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育婴百科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育婴知识文章是:把尿,何时开始?,以前的老人常常会对自己的儿孙说:我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们养大小时候听起来总觉得有点可笑,等到自己做了妈妈才知道养大一个孩子,真的是一把屎一把尿的,好不容易哦!曾看到一...,以下是完整【把尿,何时开始?】原文:

  • 以前的老人常常会对自己的儿孙说:我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们养大小时候听起来总觉得有点可笑,等到自己做了妈妈才知道养大一个孩子,真的是一把屎一把尿的,好不容易哦!曾看到一个妈妈这样写到:每天为了能保证她干爽的屁股,我必须全天24小时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犹如FBI特工,可惜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常常在自认为安全的时段,水漫金山场景就这样出现了看来,把尿也是一门学问。到底该从什么时候,怎么样给宝宝把尿呢?
    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观点1:满月开始

    我家宝儿满月就开始把尿了。每天洗一大堆的尿布真是洗不过来,用纸尿裤又实在有些心疼钱,于是,我一咬牙一跺脚,在宝儿满月时,下决心开始把尿了。效果最明显的是把屎,到宝宝6个月大时,基本完全实现了每天定点排大便把尿的效果就要差很多。白天宝儿还肯配合,晚上则基本失败,最后,我只好白天把尿,晚上穿纸尿裤。现在宝儿1岁10个月时,会自己坐到卡通便盆上小便了,不过,玩得高兴时,还是会忘掉

    bbcms.net转载自网络



    观点2:两个月时开始

    孩子两个月时可训练大小便习惯。在孩子睡前睡后,饭前饭后,出去回来时可以把尿。给孩子把尿妈妈发出嘘嘘声,使孩子排尿形成条件反射,以后妈妈再发出这种声音时,孩子便有尿意。训练一段时间后,白天就不用尿布了,睡前尿一次,夜里再把一次,慢慢的夜里就不会尿床了。排便最好在清晨或晚上临睡前,早晨排便最好,晚上大便则可使孩子夜里睡得踏实。饭前大便可使孩子吃得好,但不要饭后大便妈妈先观察孩子排便的情况,然后根据孩子的情况,有意识的定时排便来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观点3:15个月开始

    浙江省儿保医院儿保科李荣认为最好在宝宝15个月后再进行把尿,太早的刻意训练影响宝宝性格的发育。当然啦,如果宝宝尿尿方面比较有规律,也可以早些试试。 bbcms.net转载自网络

    观点4:2岁开始

    西方儿科医学界主流观点则是:宝宝2岁,再开始大小便训练比较好。西方专家认为,孩子独立进行大小便是一种相当复杂的行为。孩子需要感到来自肠道膀胱的刺激,理解刺激的含义,理解保持裤子干净和上厕所之间的关系,告诉括约肌要控制住,走到卫生间,脱下裤子,然后排泄。因此,西方专家建议父母:等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准备好后再开始训练,否则会给孩子带来过多压力,给亲子关系带来紧张,也会延迟完成训练的时间
    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那么,究竟何时开始把尿比较适宜呢?

    专家观点

    中国把尿这个问题一直都有传统的说法和做法,但这些传统的方法并不等于就是科学的。把尿训练从何开始为宜呢?从婴儿的生理发育来看,1岁左右婴儿才会感觉到尿意,如果提前训练,有什么样的好处或者说会对小儿今后的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并没有见到相关的科学研究。婴儿出生时,脊柱的三个生理弯曲尚未形成,脊柱还非常脆弱训练时应格外注意婴儿脊柱的保护,切莫发生误伤bbcms.net转载自网络

    训练大小便时,家长首先要学会察颜观色,读懂宝宝尿尿和拉屎的信号。每个宝宝都有属于自己的表情,当宝宝有了尿意时,常常会表现得跟一般时不一样,比如打激灵,也就是俗话说的打尿颤,宝宝忽然身体有轻微的颤抖,或者双腿不自觉地摆动,一般就有尿意。比如在睡梦中突然扭动身体,或叽叽咕咕时,肯定是要小便了,这时把他抱起来把一下,肯定有收获。还有的宝宝在玩的时候,突然双眼凝视发起呆来,肯定是在酝酿小便,赶紧给按在尿盆上,准确率超过80%。另外,一般的宝宝会在刚睡醒时和喝完奶15-20分钟时,最有尿意。
    来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其次,把尿贵在持之以恒。有经验的妈妈指出,不管是把尿还是训练宝宝坐尿盆,最重要的一点是坚持,要持之以恒。每天可以固定地给宝宝把几次尿,或者坐上几分钟尿盆。能不能成功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宝宝先接受这种尿尿的方式,然后慢慢形成条件反射,以后一摆好把尿姿式或者坐上尿盆就有了尿意。另外,一定要让宝宝轻松愉快。每次宝宝顺利完成任务,就要表扬他。而如果尿湿裤子,也不可以责骂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 育婴百科网提示本文Tag:把尿 紧张状态 


    免责声明:本站育婴知识内容均转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育婴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育婴知识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育婴知识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育婴知识最新评论 返回育婴知识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