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付孩子的任性,不能硬来

  • 发布时间:2010-04-17 转载:育婴百科网 分类:宝宝培养 热度:加载中

欢迎光临育婴百科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育婴知识文章是:对付孩子的任性,不能硬来,妈妈,给我巧克力!玩得满头大汗的林林跑回家里,对妈妈说。下楼的时候不是刚吃过吗?再吃牙会坏的。妈妈不同意。我就要,就要!林林跺着脚嚷起来。闹!再闹你爸爸回来又该揍你...,以下是完整【对付孩子的任性,不能硬来】原文:

  • 妈妈,给我巧克力!玩得满头大汗的林林跑回家里,对妈妈说。

    下楼的时候不是刚吃过吗?再吃牙会坏的。妈妈不同意。

    我就要,就要!林林跺着脚嚷起来。

    闹!再闹你爸爸回来又该揍你了。

    妈妈虽这么说,还是从盒子里取了一块巧克力递给他。不料林林嫌少,把巧克力一摔,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来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妈妈无奈地将整个糖盒送到他面前,林林这才破涕为笑,抓了一大把跑出去了。妈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唉,这孩子,总是这么任性。

    分析:

    林林是奶奶带大的。从小被视若掌上明珠有求必应。林林想买什么玩具爸爸妈妈说不买,爷爷奶奶就掏钱。一来二去,林林有主意了,说他他就闹,有时一闹一两个小时,他爸为此没少揍他,可好像也不起什么作用。 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由此可看出,林林的任性、固执同成人溺爱放纵以及教育不一致有关。任性的孩子,长大了就可能发展为刚愎自用、钻牛角尖的人,很难与人和睦相处。你自己要清楚,也必须让孩子知道,人生活在社会中,是需要有所限制和约束的;只有具有自我约束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因此,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纠正他的任性与固执。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办法:

    首先,要从根子上去除造成孩子任性的原因,对林林而言,就是要纠正溺爱与放纵,纠正成人对他教育的不一致。

    对具体的任性行为,你不能硬来,可试试以下方法:

    转移注意力。在孩子表现出执拗时,父母可先采用转移的方法,分散孩子注意力。比如,孩子玩水,你可以告诉他,天冷,玩水容易感冒,咱们出去打球好不好?小朋友都在外面玩呢。孩子可能就会高兴地放弃玩水的念头而跟随大人去打球。 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暂时不理睬。转移的方法收效不好时,可以暂时不去理他,父母可视情况采用沉默和禁闭两种形式。沉默是父母孩子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哪怕孩子滚到地上也当看不见;或当孩子闹得凶时,用神情制止。沉默具有一定的威慑力,孩子看闹了半天,引不起父母关注,一般就会偃旗息鼓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假如沉默不起作用,就可以将门带上,让孩子独处一会儿。当然,屋里不能有危险品,也不要有孩子能玩的东西,以防惩戒作用被削弱。孩子在屋里哭闹,父母不要理他,孩子闹一会儿感到没趣,就不会再固执了。禁闭的时间不用长,但父母的态度必须坚决,这样才会有好效果。当然,在这之后,还是要跟孩子讲清为什么不能那么做及父母不同意的理由。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赏罚并用。当孩子任性胡闹之时,给孩子两种选择:一种是不再闹下去,将得到某种奖赏;一种是闹下去,会受到处罚。孩子在听清两种结果后,通常会放弃吵闹以获得奖赏。这时父母要抓住时机给孩子讲明道理,让他明白,正当的要求,父母会同意;不正当的要求,闹也是没用的。
    来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不过应注意的是,有些时候,孩子表现出固执只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是孩子有主见的表现,父母不可一味指责、惩戒。那么,哪些固执行为是可肯定的呢?

    首先,是孩子的正当行为被忽视或粗暴干涉后出现的执拗行为。例如,孩子正玩得兴头上,父母不由分说,拽上就走,孩子就可能会哭闹着不愿离开。孩子也有自尊心,不尊重孩子自然会受到他的反抗。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可先告诉孩子需要做什么事了,让他有个心理准备;也可以把将要做的事与孩子游戏联系起来。如,该睡觉了,带上正在玩的娃娃一起睡。 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其二,是孩子认定自己做的事是正确的时候,会执拗地坚持真理。比如,平日家中来了客人,孩子糖果招待,会受到赞扬,但如果忽然来了一位患糖尿病的客人,就会拒绝吃糖,孩子不理解,硬是让客人吃。这时,只要给孩子讲清原因,让孩子去拿些瓜子招待客人,孩子就会兴冲冲地当好小主人的。

    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其三,是父母本来答应做而违约的时候,孩子也会表现得很固执。这就要求做父母的在答应孩子前,应该考虑好可行性,不要糊弄孩子,也最好不要随便违约。实在做不到,要向他解释清楚,这也是对孩子守诺言、讲信用的一种教育bbcms.net转载自网络

  • 育婴百科网提示本文Tag:巧克力 孩子 


    免责声明:本站育婴知识内容均转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育婴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育婴知识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育婴知识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育婴知识最新评论 返回育婴知识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