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移孩子专注力要有缓冲期

  • 发布时间:2010-04-17 转载:育婴百科网 分类:宝宝培养 热度:加载中

欢迎光临育婴百科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育婴知识文章是:转移孩子专注力要有缓冲期,想让孩子停止做某事可提前告知一个期限看看看,一天到晚就知道看电视,屁股动都不带动的,学习要这么用功就好了。说着,陈女士就把电视关掉了。但是,还没等她从电视机前离开,...,以下是完整【转移孩子专注力要有缓冲期】原文:

  • 想让孩子停止做某事可提前告知一个期限

    看看看,一天到晚就知道看电视,屁股动都不带动的,学习要这么用功就好了。说着,陈女士就把电视关掉了。但是,还没等她从电视机前离开,儿子就径直跑了过来,伸手要开电视。陈女士不同意,儿子竟躺在地上撒起泼来。

    啥事都得依着你,这还了得。陈女士越想越气,一下就把儿子从地上提溜起来,啪、啪、啪朝着他的屁股狠狠抽了几巴掌。 bbcms.net转载自网络

    类似上面的场景,相信许多家长都曾经历或目睹过,只不过有些家长最后的选择可能是向孩子妥协。咱们暂且不论家长的哪种做法更好,当孩子专注于某一件事时,家长期待他能戛然而止,这本身也许就是一种错。

    想想我们大人正沉浸于电影情境之中时,还不愿被打扰,更何况孩子?他们的自控能力更差,让他立即结束一个正在进行的尤其是他感兴趣的事情就更难了。如果家长强行制止,他们难免急躁发脾气。智灵童国际教育事业机构教学总监、智灵童国际幼儿园总园长荣合灵说。
    bbcms.net转载自网络


    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把专注力从一件事上转移开呢?乐乐妈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扰,她每每强行制止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时,都要大动干戈,闹得她气孩子更气。后来,她稍微变通了一下,改制止为提醒。现在,她再想让孩子关电视或结束游戏时,就会提前告知一个期限,然后不断地提醒他还有多长时间到期。

    乐乐妈的改变,得到了荣合灵的肯定,她建议其他家长想让孩子暂停正专注的某件事时,不妨也给他一个缓冲期。

    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你提前告诉孩子一个结束做这件事情的时间,其间时不时地提醒他,也许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但却能慢慢促使他逐渐接受即将面对的现实,这比突如其来地制止他做某事,更容易被他接受。她解释说。

    也许缓冲期过去了,孩子还表现出不乐意。这时,家长大可不必再在停止还是继续的问题上和他费口舌,不妨和他探讨一下停止以后的问题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比如说,到孩子关电视的时间了,家长不妨直接抛出你关电视还是我关的问题和他讨论或供其选择,从而让他知道关电视这件事再没有缓冲的余地,这一定程度上也能转移他的注意力,有助于消减他的不满情绪

    孩子的要求不合理也要允许他发泄不良情绪

    说到孩子情绪,其实,在他烦躁焦虑、生气、郁闷时,家长也需要给他一个情绪释放的缓冲期。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逛商场时,孩子看中了一个玩具,但家长考虑到家里已经有了很多类似的玩具,再买就是浪费,就拒绝了他。这时,孩子哭着闹着非要买不可,家长再不买,他还倒地打滚、撒泼

    本文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



    遇到这种情况,相信一些家长会马上制止孩子哭闹,甚至不惜动用武力,这很不好。荣合灵说,当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哪怕他的需求并不合理,他也会产生失望、不满等不良情绪。这时,如果家长强行制止,就会让他把这种不良情绪压下去,长此以往,孩子从小过度压抑自己的情绪,长大后很可能发展成自我奴役等扭曲心理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允许孩子为了没有得到某个东西而哭闹、烦恼,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良情绪的释放过程;深情地看着、抱紧孩子,能安抚、缓和他的情绪;用妈妈知道你很难过等话语,让孩子真切感受到你理解、接纳他的情绪;撕撕纸、拍拍球,家长多引导,帮孩子尽情发泄不良情绪;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和他讲道理,或帮他一起解决引发其不良情绪的一个个小难题。 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家长帮忙越快孩子独立性越差

    除了终止孩子感兴趣的事,释放他的不良情绪,家长要给他一个缓冲期外,当孩子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他们更需要有一段充足的缓冲时间。

    街头,两个小朋友发生摩擦了,他俩还没怎么样,双方家长就蹦了出来,或劝说和解,或挥拳争斗。很多时候,家长给孩子独立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实在是太少了。家长太快替孩子解决问题,不给他思考的缓冲时间,久而久之,就会消减孩子探索的欲望,甚至导致对他人过分依赖而缺乏独立性。这里,荣合灵给家长唯一的建议当孩子需要思考、解决问题时,不妨多等等。即便他自己不能解决,家长也要多引导、少代替。
    来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 育婴百科网提示本文Tag:孩子 


    免责声明:本站育婴知识内容均转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育婴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育婴知识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育婴知识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育婴知识最新评论 返回育婴知识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