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RSS 订阅
网站首页
育婴知识
成长发育
胎教教育
宝宝健康
宝宝心理
宝宝营养
宝宝培养
孕期知识
分娩产后
起名故事
当前位置:
育婴百科大全主页
>
宝宝培养
> 小糖果试验告诉了我们什么
小糖果试验告诉了我们什么
发布时间:2008-05-08 转载:
育婴百科网
分类:
宝宝培养
热度:
加载中
℃
欢迎光临
育婴百科
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
育婴知识
文章是:
小糖果试验告诉了我们什么
,假如有人请你的4岁小孩做出这样一项选择:一个大哥哥要去办点事儿,如果等这位哥哥回来,可以拿到两块糖;如果不愿意等待,可以马上拿到一块糖。想一想,你的孩子将会如何应对...,以下是完整【
小糖果试验告诉了我们什么
】原文:
假如有人请你的4岁
小孩
做出这样一项选择:一个大哥哥要去办点事儿,如果等这位哥哥回来,可以拿到两块糖;如果不愿意等待,可以马上拿到一块糖。想一想,你的
孩子
将会如何应对?这的确是一个足以
考验
孩子
内
心灵
魂的两难情境,象征冲动与
自控
、欲望与
自制
、即时满足与延缓满足之间的永恒难题。这个试验很能看出
孩子
的克制
情绪
、抑制冲动的基
本能
力,甚至可以略窥
孩子
的人生走向。 实际上,早在1960年,
心理学家
米卡尔就进行了这个
糖果
试验,对象是
斯坦福大学
附属
幼儿园
的
孩子
,实验一直追踪到这些
孩子
中学毕业。有些
孩子
的确能够等待大哥哥办事回来。当然,等待中的十几分钟一定非常漫长。这些
孩子
用尽各种方法让自己撑下去:有的闭上
眼睛
,
避免
看见十分诱人的
糖果
;有的将
脑袋
埋入
手臂
之中,自言自语、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脚,甚至让自己努力睡着。最后,这些勇敢的
孩子
得到了两块
糖果
。有些
小孩
则比较冲动,大哥哥才走几秒钟就迫不及待地拿走了
糖果
。 十几年后,两种
孩子
在
情绪
与
社会
性方面的差异非常显著。克制型的
孩子
显得
社会
适应力
较强,较为自信,
人际关系
较好,也较能面对
挫折
。在压力面前,不易崩溃、退却、紧张或乱了方寸,能够
积极
迎接挑战,不轻言放弃。在追求目标时,也能和小时候一样压抑立即得到满足的冲动。而
冲动型
的
孩子
约有三分之一缺乏这种特质,反倒表现出一些负面的特征,例如,怯于与人接触,固执而优柔寡断,容易因
挫折
而丧失斗志,认为自己是
坏孩子
,遇到压力容易退缩或者
惊惶失措
,容易怀疑别人以及对别人感到不满,容易嫉妒或羡慕别人,因易怒而常与人争斗,而且和小时候一样,不易压制即时得到满足的冲动。 这些
孩子
中学毕业时又接受了一次评估,结果
表明
4岁时能够耐心等待的人在校表现更为优异。根据
孩子
父母
的评估,这些
孩子
学习能力较好,无论是
语言
表达、
逻辑推理
、专注、制定并
实践
计划
、学习动机都比较好。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些
孩子
的
入学
考试
成绩普遍较高,等待最久的三成
孩子
,平均成绩语文610分、
数学
652分;而最迫不及待取走
糖果
的三成
孩子
,平均成绩语文524分、
数学
528分。两组
孩子
总分差距多达210分。 当然,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
糖果
试验而已,我们千万不要过于
迷信
它对
孩子
未来能力与
成就
的预测力,人的能力与
成就
毕竟还受众多其他
因素
的
影响
。这个
糖果
试验只是反映了人在
童年
时期的一个小小行为,但随着人的
成长
,这种小小的行为却慢慢演变为人在
方方面面
的情感和
社会
能力之一部分。人在一生中,许多大大小小的
成就
,甚至包括
减肥
、坚持
跑步
等等,都取决于抑制冲动的能力。有些
孩子
早在4岁时就深谙这一道理,能够根据情况做出判断:抑制冲动才是最有利的。并且努力设法将
注意力
从眼前的
诱惑
转移开,以达到最终的目标。 纵观古往今来乃至我们身边的成功人士,他们往往就具有这样的特质:抑制冲动,以达到某种目标。这些目标可能是建立事业、学好
英语
、解决一道
数学
难题、成为著名的
运动
选手。多少奥运冠军们逢年
过节
正当他人访亲拜友、远足
旅游
的时候,刻苦练功、
汗流浃背
,心中想念的是那奥运金牌的耀眼、领奖台上的无限荣光。那些著书立说或者考托福者,每当周末黄昏时分,别人在看电视、打扑克、上网、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他们却在无人的角落里,独自默默地爬着格子、做着无聊的考题。他们的回报是丰厚的。他们经过努力奋斗而
实现
了最终的目标、获得了最后的成功,体验到了人生最大的
快乐
。他们也是肉身凡胎,我们完全可以想见,在这声色世界里,面对着各种 “
糖果
”的甜蜜
诱惑
,他们也曾有过心动,但他们抑制住了。这些牺牲是值得的,因为他们最终得到了更多、更好的“
糖果
”,虽然这种收获是延迟了的。 古人云:“发乎情,而止于
礼仪
”。这正是圣人与凡人的最大区别。人人都会有
情欲
、冲动,圣人是靠道德在约束自己的
情欲
冲动,而更多的成功者是靠更多、更好的“
糖果
”在抑制冲动。不成功者是不去克制、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克制自己的冲动。 现在的
孩子
往往在
溺爱
的
环境
中长大,他们的各种需求都能得到即时满足。许多
父母
可能因为自己小时候受过苦,而不愿欠缺
孩子
什么,对
孩子
有求必应
、有求速应,以为给了
孩子
莫大的
幸福
。但有时候,事与愿违,
说不
定给了
孩子
温柔的一刀。当
孩子
长大后目无学业,整天沉溺于
电子游戏
、网吧,或者陷于
早恋
而
不能自拔
时,悔之晚矣! 重视
孩子
的
延迟满足
,让
孩子
从
小学
会
延迟满足
。在
延迟满足
中,
孩子
学会期待、学会感激、学会珍惜、学会克制、学会奋斗,体验成功的
快乐
和人生的
幸福
。 学会“
延迟满足
”
北京
师范大学
心理学
院 江 涛 “
延迟满足
”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与
情商
中的“
自我调节
”能力息息相关。
上世纪
60年代,
美国
的
心理学家
做过一个著名的“
果汁
软糖实验”。实验者将一群4岁的
孩子
留在一个房间里,发给他们每人一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我有事情要出去一会儿,你们可以马上吃掉软糖,但如果谁能坚持到我回来的时候再吃,就能够得到两块软糖。”有的
孩子
迫不及待地吃掉软糖;有的
孩子
一再犹豫,但还是忍不住塞进了嘴里;另外一部分
孩子
却通过做
游戏
、讲
故事
甚至假装
睡觉
等方法坚持下来。20分钟以后,实验者回到房间,坚持到最后的
孩子
又得到了一块软糖。 实验之后,研究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他们发现,到中学时,这些
孩子
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那些坚持到最后的
孩子
在
学校
里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和进取
精神
,而没有坚持到最后的
孩子
则比较固执、
孤僻
,很难承
受挫折
与压力。这个实验
表明
了这样一个事实:那些更善于调控自己
情绪
和行为的
孩子
,拥有更好的
心理健康
水平和更大的未来成功的希望。这样看来,
培养
孩子
“
延迟满足
”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
培养
呢?关键就在于帮助
孩子
形成控制、
调节
自己的
情绪
和行为的能力。“
延迟满足
”不是单纯地让
孩子
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
孩子
“只
经历
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培养
孩子
这种能力的方法可谓多样,但针对不同
年龄段
的
孩子
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 1~3岁 分析:这个
年龄段
的
孩子
已经可以和
父母
进行日常的交流,
身体
协调能力也进一步加强。“
延迟满足
”能力的
培养
可以逐步把动作保持和
情绪
控制结合起来。在动作上,加强
孩子
动作协调能力,尤其是
精细
动作的
培养
,有助于
大脑
抑制功能的发展,而这种功能是
情绪
控制的基础;在
情绪
上,当
孩子
有控制不良
情绪
的表现时,要及时奖励
孩子
。当
孩子
出现“
无理取闹
”的
情绪
波动时,在保证
安全
的前提下,应该采取适当忽视的方法。 建议:和
孩子
一起玩“金鸡独立”的
亲子游戏
,看谁用一只脚站的时间最长。或者让
孩子
用绳子把开口较大的小环穿起来,看看一分钟最多能穿多少个。在
孩子
想吃
某种喜爱的
糖果
之前,先和
孩子
共同完成一个类似的
游戏
,如果成绩“达标”,就奖励
孩子
想吃
的
糖果
。另外,“延迟”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告诉
孩子
“刚才你已经吃过一颗糖了,这颗糖要等晚上吃完晚饭才能吃”,让
孩子
学会适当控制自己“渴望”与“失望”的
情绪
,并让
孩子
逐渐认识到“任何东西不是想要就立刻能得到的”。 3~6岁 分析:这个
年龄段
的
孩子
已经具备了较高的
认知
水平和
情绪
控制能力。“
延迟满足
”的重点可以转移到
情绪
的控制和
调节
上来。“延迟”的时间也可以从几天逐渐延长至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
孩子
变得“懂事”以后,就可以让他适应这样一个规则:很多愿望不是近期就能
实现
的,你必须为此付出较长时间的努力。此时对
孩子
的奖励也不仅仅局限于物质,
父母
、小伙伴、
幼儿园
老师的称赞,以及
孩子
自己感受到的“荣誉”,会对他们产生更大的
吸引力
。 建议:四五岁的
孩子
已经有了许多自己喜欢的活动,
孩子
如果参加了
舞蹈
班,就应该告诉他们:“每次都要认认真真地跟老师学,
儿童节
演出的时候你才能上台表演给其他
小朋友
看。”对于参加了棋类活动的
孩子
,可以告诉他们:“不要着急,一招一招地下,坚持到最后你就是最棒的。”如果
孩子
想去游乐园,可以说:“这个星期
爸爸
妈妈
很忙,我们下周末去游乐园好吗?” 总而言之,
孩子
的“
延迟满足
”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控制”能力的表现。这种能力的获得,并非一朝一夕、
只言片语
所能奏效;甚至延迟与否,延迟多长时间,都不是关键所在,最关键的是
父母
要帮助
孩子
形成一种认识并最终成为习惯:任何愿望都必须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来
实现
。
北京
师范大学
心理学
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刘儒德
育婴百科网
提示本文Tag:
糖果
心理学
免责声明:本站
育婴知识
内容均转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育婴百科
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
育婴知识
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育婴知识
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上一篇:
痴迷的绘画敏感期
下一篇:
让和煦阳光照亮宝宝的早晨
育婴知识相关文章
性教育勇敢告诉宝宝从哪来
小试验帮儿子改掉贪心的毛病
从两方面告诉你儿童家具的选择方法
告诉孩子时间是什么?
告诉孩子每一个生命生来平等
告诉孩子公共场所注意什么
“这样做”和“怎样做”
告诉女儿:福从俭中求
告诉孩子什么是责任
喝不加糖果汁,肥胖儿会更胖
告诉你如何走进孩子的心里
育婴知识最新评论
返回育婴知识首页>>
3335
什么时间做新生儿筛查?
3334
四季营养食谱的安排
3334
游戏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意识
3334
宝宝小手指的5步成长
3333
起名24技法—谐音取意法
3333
孕妇贫血,怎么补铁
3333
婴儿翻身阶段的七大重点
3333
剖腹产伤口康复自助处方
3333
产后性障碍不可小视
3333
了解急产的表现和诱因
3333
女人性欲幻想世界大揭秘
3333
女人把男人压在下面“做”
3333
儿子犟嘴时
3333
激发孩子艺术欣赏的兴趣
3333
双臂交叉运动(适于2个月以下
3333
婴儿米粉不能当“饭”吃
3333
产科医生教你拥有好“孕”气
3333
脐带是胎儿的“生命线”
3333
胎盘功能全不全(图)
3333
如何走出孕期疲倦的怪圈?
0
产后乳房呵护的9个关键
0
虎年妈妈催乳秘籍为宝宝准备
0
母乳喂养访谈实录(四)
0
母乳喂养访谈实录(三)
0
母乳喂养访谈实录(二)
0
母乳喂养访谈实录(一)
0
母乳喂养要注意的误区
-2
应对产后奶水不足的7个中药方
1
“喝”出挑食宝宝的健康
0
怎样让宝宝顺利断掉夜奶
0
母乳喂养是必要的
0
产后第一次哺乳都是啥滋味
0
这些情况请立即停止母乳喂养
0
怎样哺乳乳房不下垂
0
怎么给宝宝拍打嗝?
0
专家解析:关于母乳喂养的
0
宝宝越吸吮乳汁分泌越充足
0
关于母乳喂养的六大假象
0
关于母乳喂养的九个注意事项
0
7招轻松应对BB厌奶
1791
给孩子打好“底子”三法宝
2637
孕期用药,怎样才算安全?
2540
“喝”出挑食宝宝的健康
3216
宝宝生长3弯曲妈妈要注意
3126
应对产后奶水不足的7个中药方
1387
产妇及哺乳妈咪补钙提案
2470
产后补钙食谱:华彩鱼肉
2790
一周减肥养颜食谱
1215
烹调产妇蔬菜需注意什么
1310
恢复曼妙身材的30个饮食法则
1501
五道塑身养颜蔬菜汁
2947
产后告别面色晦暗的食疗方
1382
月子里的5款补钙食谱
3058
坐月子药膳:健康又美味
1612
产妇健康调理药膳
1714
改善产后性生活的美食
3307
促进乳汁分泌的五种蔬菜
1407
春季吃山药减肥又丰胸
1413
适合春季的宝宝辅食
3225
哪种奶粉能使宝宝健康成长
施暴
工薪族
成婚
赴港生子
肥婆
面膜
孝道
精髓
灯谜
孔夫子
勤工俭学
脱口秀
品性
暴力语言
恶疾
求医
卖血
脱皮宝宝
君子之交
淘气包
性动作
耍流氓
咳喘
痰热
弱肉强食
卡内基
花王阁
本站育婴内容均转自网络,不对育婴知识其真实性做任何考证,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育婴知识观点,育婴知识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Www.BbCms.Net - 育婴百科大全让我们更懂孩子的心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HTML Site Map
-
金东浩成长记录
Powered by Www.Bbcms.Net 皖ICP备1000832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