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和孩子说话能收到好效果呢

  • 发布时间:2007-06-18 转载:育婴百科网 分类:宝宝培养 热度:加载中

欢迎光临育婴百科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育婴知识文章是:怎样和孩子说话能收到好效果呢,听朋友介绍,看了电子版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看了后觉着不错,有朋友想看吗,发上去吧孩子的问题:隐藏的含义和孩子对话是一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有它自己的含义。孩子在交...,以下是完整【怎样和孩子说话能收到好效果呢】原文:

  • 听朋友介绍,看了电子版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看了后觉着不错,有朋友想看吗,发上去吧孩子问题:隐藏的含义 和孩子对话是一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有它自己的含义。孩子在交谈时很少是无知的,他们的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 十岁的安迪问他的爸爸:“在哈莱姆,有多少孩子被抛弃?”安迪的父亲是一个律师,他很高兴看到儿子对社会问题感兴趣,于是他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一通长长的演说,然后又去查了数据。但是安迪还是不满意,继续问同样的问题:“在纽约被抛弃的孩子有多少?美国呢?全世界呢?” 最后,安迪的爸爸终于明白了,他的儿子并不是关心社会问题,他关心的是个人问题。安迪问这些问题并不是出于对被遗弃孩子的同情,而是担心自己被遗弃。他并不是想得到被遗弃孩子的数字,而是想得到确认他不会被遗弃。 于是,爸爸仔细考虑了一下安迪的担心,然后回答道:“你担心你的父母可能会像其他父母那样将你抛弃,我向你保证我们不会抛弃你,如果你再为此感到烦恼,告诉我,这样我才能帮你消除担心。” 南希五岁时,第一次去幼儿园,她的妈妈陪着她,她看着墙上的画,大声问道:“谁画了这么难看的画?”南希的妈妈感到很尴尬,她不满地看着女儿,赶紧告诉她:“把这些漂亮的画说成难看是很不友好的。” 一个明白南希问题含义的老师笑着说:“在这儿,你没有必要一定要画漂亮的画,如果你喜欢,你也可以画简陋的画。”南希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现在她已经得到了她隐藏的问题的答案:“如果一个女孩画画画得不好会怎么样呢?” 接下来,南希拿起一个坏了的玩具消防车,自以为是地问道:“谁弄坏了这辆消防车?”她的妈妈回答说:“谁弄坏了它跟你有什么关系呢?这儿你谁都不认识。” 事实上,南希并不是真的对那个名字感兴趣,她想知道弄坏玩具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理解了这个问题之后,老师给了一个适当的答复:“玩具就是拿来玩的,有时候它们会坏,就是这样。” 南希看上去很满意。她面谈的技巧让她得到了必要的信息:这个大人很好,即使画画得难看,即使玩具弄坏了,她也不会马上生气,我不需要害怕,待在这里很安全。南希和她的妈妈挥手告别,走到老师身边,开始了她在幼儿园的第一天。 卡罗尔,十二岁,是一个容易紧张、容易掉眼泪女孩,她最喜欢的表姐在这里和她一起度过了一个暑假之后要回去了,但是,不幸的是,她的妈妈对卡罗尔的悲伤一点也不理解。 卡罗尔(眼里含着泪水):苏茜要走了,我又要独自一个人了。 妈妈:你会找到别的朋友的。 卡罗尔:我会很孤独妈妈:你会好起来的。 卡罗尔:哦,妈妈!(啜泣) 妈妈:你都已经十二岁了,还这么爱哭。 卡罗尔狠狠地瞪了她妈妈一眼,然后就跑回自己的房间里,关上了门。这件事本来应该有一个更愉快的结局。孩子的感受必须认真对待,即使情况本身并不严重。在卡罗尔妈妈的眼里,暑假结束后的一次分离可能是太小的一件事,不值得掉眼泪,但是她的反应不应该没有同情心。卡罗尔的妈妈可以对自己说:“卡罗尔很难受,我应该尽力帮助她,让她知道我明白是什么让她伤心。我该如何做呢?把她的感觉再向她说出来。”因此,她说下面的任一句话都行: “没有苏茜会很孤单的。” “你已经开始想她了。” “当你们习惯在一起的时候,分开是很痛苦的。”“没有苏茜在,这房子对你来说大概看上去空荡荡的。” 这样的回答会让父母孩子之间产生亲密之感。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当孩子被理解时,他们对父母的爱也更深了。对孩子受伤的情感来说,父母的同情是情感上的急救药。 当我们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说出他们的失望时,孩子常常会获得面对现实的力量。 七岁的艾丽丝打算下午和她的朋友李一起玩,但是,她突然想起来,这个下午她所在的女童子军小队有活动,她一下子就哭了起来。 妈妈:哦,你很失望吧,你很想今天下午和李一起玩。 艾丽丝:是的,为什么童子军不能在另一天活动呢? 艾丽丝止住了眼泪,她给李打电话,约了其他时间,然后去换衣服,准备去参加童子军活动。 艾丽丝的妈妈对女儿的失望的理解和同情,帮助艾丽丝处理了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冲突和失望。她同情并理解艾丽丝的感觉,真实地反应了艾丽丝的愿望,她并没有轻视这件事情,她没有说:“这有什么好激动的!你可以改天和李玩,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她更是避免了这样的陈词滥调:“唔,你不能同时在两个地方。”她既没有谴责,也没有责备:“你明知道星期三童子军活动日,怎么还打算跟朋友玩呢?” 下面一段简短的对话说明了爸爸是如何消除儿子的怒气的,他只是简单地承认了儿子的情绪抱怨。 大卫的父亲上夜班,当妈妈在白天上班时,父亲就照料家里。一天,当父亲购物以后回到家时,发现八岁的儿子怒气冲冲的。 父亲:我看到一个生气的男孩。事实上,我看到了一个非常生气的男孩。 大卫:我很生气,事实上,我非常生气。 父亲:为什么? 大卫(非常小声):我想你,我从学校回家后,你从来都不在家里。 父亲:我很高兴你告诉了我,现在我知道了,你希望从学校回家后我在家里。 大卫拥抱了一下父亲,然后出去玩了。大卫的父亲知道如何改变儿子的情绪,他并没有说明自己不在家的理由,来为自己辩护:“我要去买东西,如果我不买食物,你吃什么呢?”他也没有问:“你为什么生气?”他采取的做法是承认儿子的情绪抱怨。 大多数父母试图说服孩子,想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抱怨很不公平,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父母意识不到这种做法没有用,这样做只会导致争论和气愤。 一天,十二岁的海伦从学校回到家,很心烦的样子。 海伦:我知道你会很失望的,我的考试只得了B,我知道得A对你很重要。 妈妈:但是我真的不介意,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我对你的成绩一点也不失望,我觉得B也挺好的。 海伦:那么为什么每次我考不到A时你总要冲我大叫呢? 妈妈:我什么时候冲你叫过啊?是你自己觉得失望,于是迁怒于我。 海伦哭了起来,跑出了房间。尽管海伦的妈妈知道,女儿不但不承认自己的失望,反而转过头来责备妈妈,但是,指出这一点并且和女儿争论并不能使女儿心里更好受些。如果海伦的妈妈承认女儿的感受,那结果会好得多,她可以这么说:“你希望我不要太看重你的分数,你希望能够自己决定什么分数对自己是好的,我明白。” 不仅是孩子,哪怕是陌生人,也会感激我们对他们的困境所表现出来的同情。格拉夫顿女士说她不喜欢去她工作的银行:“里面通常都很拥挤,经理的行为使你感到,好像他在那儿待着就是帮了我大忙似的。每次我到他那儿去的时候都会很紧张。”一个星期五,她不得不拿着一张支票去让经理签字,当她听着他和其他人说话的态度时,她开始变得心烦焦急,但是随后她决定设身处地地为他想一想,然后她通过表达出来并承认他的感受表示了她对他的理解:“又是一个艰难的星期五!每个人都要求你的注意,现在甚至还不到中午。我真不知道你要怎么熬过这一天。”经理的脸上马上放光了,她第一次看到他的笑容。“哦,是的,我总是很忙,每个人都要求先处理他们的事情。你要我做什么?”他不仅签了支票,还和她一起到出纳员那里,好让事情办得更快一点。说教和批评产生距离和怨恨 父母常常因为跟孩子的对话而感到失望,因为他们毫无头绪,就像那段著名的对话所说的那样。“你要去哪儿?”“出去。”“干什么?”“不干什么。”那些想努力讲道理的父母很快发现这样会让人疲乏不堪,就像一个母亲说得那样:“我一直努力地跟孩子讲道理,说到我脸都绿了,但是他还是不听我说,只有我冲他喊时,他才会听我说。” 孩子经常拒绝跟父母对话,他们讨厌说教,讨厌喋喋不休,讨厌批评,他们觉得父母的话太多了。八岁的大卫对他的妈妈说:“为什么我每次问你一个小问题,你都要给我那么长的答案?”他向他的朋友倾诉说:“我不跟我妈妈说任何事情,如果我跟她说,我就没有时间玩了。” 一个对此很感兴趣的研究者无意中听到一段父母孩子的谈话,他惊奇地发现,他们两个人几乎都不听对方在说什么,他们的谈话更像两段独白,一段充满了批评和指令,另一段则全是否认和争辩。这种沟通的悲剧不是因为缺乏爱,而是缺乏相互尊重;不是缺乏才智,而是缺乏技巧。 我们日常的语言,对于跟孩子有意义的交流来说是不适当的。要想和孩子沟通,减少父母的失望,我们需要学习用关心的方式跟孩子交谈。说教和批评产生距离和怨恨 父母常常因为跟孩子的对话而感到失望,因为他们毫无头绪,就像那段著名的对话所说的那样。“你要去哪儿?”“出去。”“干什么?”“不干什么。”那些想努力讲道理的父母很快发现这样会让人疲乏不堪,就像一个母亲说得那样:“我一直努力地跟孩子讲道理,说到我脸都绿了,但是他还是不听我说,只有我冲他喊时,他才会听我说。” 孩子经常拒绝跟父母对话,他们讨厌说教,讨厌喋喋不休,讨厌批评,他们觉得父母的话太多了。八岁的大卫对他的妈妈说:“为什么我每次问你一个小问题,你都要给我那么长的答案?”他向他的朋友倾诉说:“我不跟我妈妈说任何事情,如果我跟她说,我就没有时间玩了。” 一个对此很感兴趣的研究者无意中听到一段父母孩子的谈话,他惊奇地发现,他们两个人几乎都不听对方在说什么,他们的谈话更像两段独白,一段充满了批评和指令,另一段则全是否认和争辩。这种沟通的悲剧不是因为缺乏爱,而是缺乏相互尊重;不是缺乏才智,而是缺乏技巧。 我们日常的语言,对于跟孩子有意义的交流来说是不适当的。要想和孩子沟通,减少父母的失望,我们需要学习用关心的方式跟孩子交谈。 沟通是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 和孩子沟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另外,还要有技巧:需要 a)同时照顾孩子父母自尊;b)要先说出表示理解的话,然后再提出建议或意见。 埃里克,九岁,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他的父亲决定用一种新的方法。以前他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糟的话:“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 但是,这一次,埃里克父亲没有这么说,他心里想:我的儿子对错过了野餐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现他的这种失望,我可以帮助他的,只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对埃里克说:“你看上去很失望。” 埃里克:我当然很失望了。 父亲: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却下雨了。 埃里克:是的,正是这样。 这时,出现了短暂的沉默,然后埃里克说:“哦,不过,可以以后出去玩。”他的怒气看起来消失了,在下午余下的时间里,他都很合作。通常,只要埃里克生气地回家,一家人都会心烦,迟早他会激怒家中的每个成员,直到深夜他终于睡着了,家里才能重回宁静。这个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它在哪些地方产生了作用? 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时,他们听不进任何人的话。他们不会接受任何意见或安慰,也无法接受任何建设性的批评。他们希望我们能够理解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希望我们明白在那个特别的时刻他们的心情。而且,他们希望不用完全说出自己的遭遇,我们也能够理解他们。他们的情绪只会透露一点点,我们必须猜出剩下的部分。 如果一个孩子跟我们说:“老师冲我嚷嚷。”我们不必再问更多细节,也无需说:“你干了什么事让老师这样对你?如果老师冲你嚷嚷,那你一定做了什么。你做了什么?”我们甚至不必说:“哦,我很抱歉。”我们需要向她表明,我们理解她的痛楚、她的尴尬和气愤。 安妮塔,八岁,一天回家吃午饭时生气地说:“我不要回学校了。” 妈妈:你看上去很烦,能告诉我怎么了吗? 安妮塔:老师把我的卷子撕了,我那么努力地答题,她居然只看了一眼就撕了。 妈妈:没有得到你的允许吗?怪不得你这么生气呢! 安妮塔的妈妈没有发表任何评论,也没有提出任何疑问。她知道,如果她想帮助女儿消除怒气,就必须带着理解和同情跟她说话。 还有一个例子:九岁的杰弗里从学校回来,看上去很不开心,他抱怨说:“老师让我们的日子很难过。” 妈妈:你看上去很累。 杰弗里:两个孩子图书馆里吵闹,她不知道是哪两个,于是就罚我们所有的人站在大厅,几乎站了一天。 妈妈:全班同学一天不上课,就那么静静地站在大厅里?怪不得你看上去那么累了。 杰弗里:但是我跟她说了,我说:“琼斯小姐,我相信你能找到吵闹的那两个学生,所以你不用惩罚我们所有的人。 妈妈:天哪,一个九岁的孩子来帮助老师认识到,因为少数人的行为不端而惩罚全班的人是不公平的! 杰弗里:我没有帮上什么忙,不过至少她笑了,那是今天她头一次笑。 妈妈:嗯,你没有让她改变主意,不过你确实改变了她的情绪。 通过聆听、尊重儿子的感觉,承认他的想法,并且对他试图解决问题的努力表示赞赏,杰弗里的妈妈就这样帮助儿子平息了怒气。 我们怎样知道孩子的心情呢?我们应该看着他们,听他们说话,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情感经历。我们知道孩子在人前感到羞愧时的感觉,我们要告诉孩子我们理解他们的感受。下面的任何表达都会起到作用: “那一定非常尴尬。” “那一定让你很生气。” “那个时候你一定很恨老师。” “那一定很伤你的心。” “对你来说真是糟糕的一天。” 但是,不幸的是,当遇到孩子行为不当时,家长往往意识不到是因为不安的情绪导致了那样的行为。在纠正他们的行为前,一定要先处理他们的情绪问题。 十二岁的本的妈妈讲述道:“昨天我下班回到家,还没来得及脱掉外衣,我的儿子,本,就从他的卧室里冲出来,开始向我抱怨他的老师:‘她布置的家庭作业太多了,我一年也做不完,我怎么可能在明天早上之前写完这首诗呢?我还有上个星期的一篇短文没有完成呢,她今天朝我高声嚷嚷,她一定恨死我了!’ “我马上失去冷静,冲他喊道:‘我的老板和你的老师一样可恶,但是你听到我抱怨了吗?怪不得老师冲你喊,你从来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你就是懒,不要再抱怨了,赶紧开始做作业,不然你一定会不及格。’” “你发完火之后发生了什么?”我问道。 “唔,我儿子怒气冲冲地上楼去了自己的房间,锁上门,不肯下来吃晚饭。” “那么你感觉如何呢?”我问。 “糟透了,整个晚上都被毁掉了,每个人都很烦躁,气氛很压抑,我觉得很内疚,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觉得你儿子会怎么想?”我又问。 “可能很生我的气吧,害怕老师,沮丧,无望,心烦,无法集中精神。我对他没什么帮助,但是当他抱怨而不愿意负责任时,我就受不了。” 本原本可以说出他的感觉,而不是抱怨,那么这件不愉快的事就可以避免了。他可以这么说:“妈妈,我害怕明天去学校,我必须完成一首诗和一篇短文,但是我很心烦,无法集中精神。”他的妈妈可以同情她的儿子,承认他的困境,她可以带着情绪地咕哝一声,然后说:“唔,你担心明天早上之前写不完一首诗和一篇短文,怪不得你觉得着急呢。” 但是,不幸的是,不管是我们,还是孩子,都没有养成向对方敞开心扉的习惯,甚至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去感受。 当孩子遇到难题时,他们通常会生气,然后把他们的窘迫迁怒于他人,而这常常激怒父母,然后父母就责怪孩子,说一些事后会觉得后悔的话,可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既然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很难,那么如果父母能够学会倾听在他们愤怒的外表下所隐藏的担心、失望和无助,将会有很大的帮助。父母不要只针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反应,而是要关注他们心烦意乱情绪,帮助他们应付难题。只有当孩子的心情平静时,他们才能正确地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举动——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正确的举动就是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能够听得进别人的话。 “这样想是不对的”这句话并不能平息孩子强烈的情绪,或者父母试图说服他们“没有理由那么想”也是无用的。禁止并不能使强烈的情绪平息,但是如果听他们说话的人接受他们的想法,并表示同情和理解,那么他们情绪的强烈程度就会减弱,身上锐利的尖刺就会消失。这段话不仅适用于孩子,同样也适用于成年人,下面摘录一段父母讨论小组的话,就正说明了这样的情况: 组长:假设现在是一个早晨,一切事情都好像乱套了。电话铃响了,孩子在哭,在你发现之前,面包也烤焦了,这时你的配偶看着烤面包机说:“天哪!你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烤面包?”你怎么回答? A:我会把烤面包扔到他脸上! B:我会说:“你自己烤你那该死的面包吧! C:我会很伤心,只有哭。 组长:你配偶的话让你对他或她怎么想? 父母:气愤,憎恨,不满。 组长:你介不介意重新烤一炉面包? A:除非我下点毒药进去! 组长:你觉得你这一天会怎样? A:整天的心情都会被破坏了! 组长:假设同样的情形:面包烤焦了,但是你的配偶看着整件事情,然后说:“哎呀,亲爱的,对你来说这真是一个倒霉的早晨:孩子,电话,现在又轮到面包。” B:我会感觉很愉快。 C:我会很开心,会拥抱他,亲吻他。 组长:为什么?孩子还是在哭啊,面包还是一样烤焦了啊。 父母:那没关系。 组长:是什么原因让你们感觉不同? A:你没有被批评,你会很感激。 组长:你会有怎样的一天呢? C:开心、欢快的一天。 组长:现在给你们第三个场景:你们的配偶看到面包烤焦了,平静地对你说:“亲爱的,让我来向你展示一下如何烤面包吧。” B:噢,不,那比第一个还糟糕,让我觉得自己很蠢。 组长:现在,让我们看看对烤面包事件的三种不同处理方法如何应用在我们和孩子相处中。 A: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总是对孩子说:“你已经长大了,该懂得这个了,该懂得那个了。”这一定让我的孩子很生气,而通常他也确实很生气。 B:我总是对我的女儿说:“让我来做给你看,做这个做那个。” C:我总是被批评,都习惯了,因此对我来说也是很自然的事,而我说的那些话正是当我还是小孩子时我妈妈对我说的话,我为此很恨她。我从来没有做对过一件事,她总是让我一遍遍地做。 组长:现在你发现你自己对你的女儿说同样的话? C:是的,我根本就不喜欢这样说,我那么说时也讨厌我自己。 组长:现在我们看看从烤面包事件中能学到什么。当我们对心爱的人有了不好的感觉时,如何才能帮助我们改变这种感觉呢? B:有人能够理解你。 C:不责怪你。 A:不用告诉你如何改进。 这篇短文说明了语言的力量,它能够产生敌意,也能够制造快乐。这个故事寓意在于我们的反应(语言情绪)能够对我们的家庭气氛产生显著不同的影响

  • 育婴百科网提示本文Tag:孩子 说话 


    免责声明:本站育婴知识内容均转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育婴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育婴知识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育婴知识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育婴知识最新评论 返回育婴知识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