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育婴百科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育婴知识文章是:发铅测试何时休,吴女士的儿子今年四岁,在上幼儿园。通过头发微量元素检测发现有毒元素铅超标,而有益元素锌则偏低,知道自己孩子的问题后,吴女士很紧张,到处打听该如何办才好。但专家介绍,...,以下是完整【发铅测试何时休】原文:

  • 女士的儿子今年四岁,在上幼儿园。通过头发微量元素检测发现有毒元素铅超标,而有益元素锌则偏低,知道自己孩子问题后,吴女士很紧张,到处打听该如何办才好。 但专家介绍,通过头发检测来测定体内微量元素的方法因欠科学,早已被医学界弃用。而且,轻度的铅中毒根本不需服药治疗,只需在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多加注意即可。 ·检测后需买600元药排铅 在吴女士带给记者看的一份“微量元素检测评估单”上,专家建议一栏提示,由于此儿童体内铅含量超标、锌含量偏低,会引起多动偏食、注意力不集中,建议父母购买“千千灵”服用一个月排铅,买“新微宝”服用两个月补锌。吴女士一打听,“千千灵”一盒46元是5天剂量,一个月需服6盒,购药共276元。 “新微宝”一排3瓶,要180元,专家称,“新微宝”只需要买两排就够了,也就是360元。吴女士想要改变儿子微量元素不正常的状况,买这两种要花来吃最少要花636元钱。 对一个母亲而言,还有什么比儿子的健康更重要?她拿到儿子的头发检测评估结果,仔细想想,儿子身体瘦弱,既好动又偏食,很像是铅超标引起的反应,很是担心。 据吴女士反映,这次检测单位是“广东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元素医学专业委员会”,共有十个小朋友参加,她儿子是其中之一。检测结果显示只有一个小朋友完全正常,其余九个小朋友主要是缺钙缺锌以及铅超标。 据了解,广东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元素医学专业委员会的检测项目分两类:A类,检测费每人100元,二十项全面检测:锌、铁、铜、钙、锰、铅、铬、钴、镁、钼、硅、镍、锶、钛、硼、钡、钒、锡、镉、铝;B类,检测费每人30元,六项检测:锌、铁、铜、钙、锰、铅。吴女士了解到,由于价钱问题幼儿园孩子选择做六项检测。检测之后,研究会有工作人员专门打电话跟踪父母,并建议购买他们推荐的产品“千千灵”。 ·头发测铅不准确早被弃用 “如果一个孩子刚用头发测了铅含量,让他出去走一圈回来再测,前后结果可能会相差1000倍,这是因为环境中特别是汽车尾气中的铅相当多,因而,在美国,用头发测铅是环境检测的一种手段,没有用于医学临床。” 行内人士介绍,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兴起过用头发验铅的热潮,当时广东省就是做得最早、最大的,当时发起了一个所谓的献爱心活动,给孩子免费头发验铅,目的是推销排铅产品,有关单位派出一些业务员,到处采集头发来检测。虽然据称头发是洗过以后才检测的,但实际上清洗对验铅的科学性没有任何保证。 以前支持用头发验铅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可以让孩子无痛苦,但是这个结果肯定是不准确的,与血液铅中毒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国内呼吁重视铅中毒的“零铅工程”于2002年启动时,专家们就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规定:不能用头发来验铅。 ·用血测铅只需30元 检测铅的准确指标是血铅,不过,要使用直接法检测,不要使用间接法。 血铅检测仪器的正规与否也关系着测铅的准确程度,目前有两种方法,简称直接法和间接法。间接法测铅只要几毛钱,是将测得的数据经过换算而得出的结论,不太准确,美国已经不允许。直接法是现在用得最多的,准确性也有保证,因而被正规医院采用。在正规医院检查一次血铅用国产机器只需30元,进口的60元,而吴女士儿子接受的头发检测就要30元,因此,该如何选择不言而明。 ·排铅治疗并不贵 专家指出,进行排铅治疗必须正规,不能随意服用排铅产品,以免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 小梅8岁查出体内铅超标后,妈妈给他买了排铅产品,吃了大概12天后,经常出现腿部抽筋,医生说,这是因为在排铅的同时没有补充其他微量元素所致。 铅检测结果Ⅰ度以下的算做铅超标,通过饮食调理就可恢复,不需服用排铅药物。Ⅱ度以上就可视为铅中毒,需要排铅。目前,市面上的排铅产品林林总总,在选择时要注意,最好是选择有卫生部保健食品批文的正规厂家产品。现在的市场很乱,虽然很多声称具有排铅功能的保健品层出不穷,但是有卫生部批文的很少,一般都是食品,而不是保健品。 在排铅到第12天左右时,一定要全面补充铁、锌、钙等微量元素。这是因为,排铅的同时,也排出了铁、锌、钙,孩子缺少铁、锌、钙,就产生了抽筋、疲乏、贫血、精力不集中、不爱吃饭等症状。不少正规产品经过改良后,里面加了充分的铁、锌、钙,能够有效预防出现上述情况。 排铅后3-4个星期再复查,但不必立即复查。这是因为,排铅产品把血液中的铅排出以后,沉积在骨骼中的铅会大量释放到血液中,所以,吃完排铅产品立即复查会出现反弹的假象。 据了解,一般医院开的排铅产品一个月200元左右,Ⅱ度铅超标者服用30-45天即可恢复正常。

  • 育婴百科网提示本文Tag:铅中毒 微量元素 幼儿园 


    免责声明:本站育婴知识内容均转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育婴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育婴知识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育婴知识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育婴知识最新评论 返回育婴知识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