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了“狗啃牙”不用着急

  • 发布时间:2007-05-30 转载:育婴百科网 分类:宝宝健康 热度:加载中

欢迎光临育婴百科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育婴知识文章是:长了“狗啃牙”不用着急,赵玮医生在儿科门诊工作,她经常遇到焦急万分的家长带着嘴里呈梅花状牙齿的孩子前来求医。不少妈妈一见到医生就十分苦恼地问:我的孩子怎么牙齿长得像锯齿似的?又大又黄,最上...,以下是完整【长了“狗啃牙”不用着急】原文:

  • 赵玮医生在儿科门诊工作,她经常遇到焦急万分的家长带着嘴里呈梅花状牙齿孩子前来求医。不少妈妈一见到医生就十分苦恼地问:我的孩子怎么牙齿长得像锯齿似的?又大又黄,最上面还凹凸、高低不平,太难看了!更有甚者将小朋友此类牙齿讥讽为“狗啃牙”。 “其实这些家长先不用着急,看看学校里其他同龄孩子牙齿他们就知道不是‘独此一个’了。” 赵玮医生解释:这种难看的锯齿牙齿有一个专业名称叫“切嵴明显”,“几乎80%换牙期的儿童都不可避免地遭遇到这个问题。” “切嵴明显”现象,即牙齿切缘不齐呈锯齿状是牙胚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几乎所有的儿童新长出的上下门牙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只不过有的小朋友更加明显、凹凸更多一些、呈现上下起伏的波浪状。 “根本没必要治疗孩子慢慢会越长越好。”赵玮说,牙齿萌出后经过2~3年的咀嚼、磨耗,牙齿的切端会慢慢地变平。所以,当儿童遇到小锯齿牙时,父母无需焦虑,更不能随便找医生人为地将牙齿都磨平。 她提醒,也不排除牙齿畸形时表现为梅花状锯齿,但畸形牙往往除了牙尖凹凸外还会同时伴有其他种种特征。 医生可根据切嵴区别乳牙恒牙 据了解,正是因为有了小锯齿作证,医生很多时候可以方便地根据这个特点判断孩子牙齿究竟是乳牙还是恒牙。 不少“糊涂”的孩子以及父母孩子换牙期(6~12岁)往往一头雾水,忘了哪些是刚换出来的恒牙,那些是还未替换的乳牙,而切嵴就成为家长可以自行初步判断的一个很好标志。 乳牙恒牙的区别 1.牙齿的色泽:乳牙颜色比较白,而恒牙颜色微黄、半透明且有较好的光泽。 2.牙齿的体积大小:乳牙的体积较小,而恒牙体积较大。 3.牙齿的形态:乳牙的牙冠近颈1/3处有明显的突起,而颈部又突然收缩。 4.牙齿的磨耗情况:乳牙由于萌出较早,使用时间长,故易磨耗,一般可见到乳牙的切嵴、牙尖部位磨耗明显。 5.牙齿的排列情况:在完整的牙列中,乳牙没有双尖牙及第三磨牙,故20颗,而恒牙则有28~32颗,且有第一双尖牙和第二双尖牙。 6.牙齿萌出的时间:乳牙一般6个月到2岁半就全部长齐。而恒牙从6岁左右才开始萌出,一般是6岁开始萌出第一恒磨牙(6龄牙)和上、下切牙,然后按先下后上,从前向后,对称萌出的原则依次换牙。到了12岁左右,恒牙一般才全部出齐。 睡觉咬牙切齿” 小心脸变短 记者卢文洁 通讯员郭江 睡觉时你的牙齿状况可以反映出你的心理状态!记者昨日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了解到,晚上睡觉习惯咬紧牙关或磨牙者,除了提示牙齿咬合出现问题外,还暗示心理过度紧张心理压力过大。 多数人不自觉“咬着牙”睡觉 不吃东西时,自然地闭上嘴巴,检查你的上下牙是否合在一起有接触?如果你的答案是“是”,那你要小心了。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副主任医师阎英指出,自然状态下,上下牙齿应该有一个前宽后窄的楔形空隙。如果白天已经不自觉地咬紧牙齿的人群,晚上睡觉时大多会出现“咬牙切齿”的情况。 阎英表示,尽管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但极少有人因此来医院就诊,“很少有人意识到这是一种口腔疾病。”据介绍,颞下颌关节门诊中以紧咬牙为主诉的患者多是在补牙镶牙时被医生“查”出有咬紧牙问题的,“这部分病人的牙齿变得很短,有些人长年累月地咬紧牙导致下门牙及后面大牙的半侧牙尖明显变短,脸因此会变小。” 情绪过度紧张诱发紧咬牙 阎英介绍,“咬紧牙”通常表现为习惯性或反射性的肌紧张状态,有些则与重大生活事件造成的情绪过度紧张、恐惧或压力过大有关。“有些人除了紧咬牙,还会出现不自觉地双手握紧、双侧或单侧肩膀抬高等肌紧张表现。患者会感到头颈部及肩背部肌肉酸困不适”。 据介绍,不被人重视的“紧咬牙”问题带来的后果则不可小视。长此以往发展下去,有些人会因为肌肉长期紧张出现肌肉酸痛,引发头痛、肩颈痛;有些人肌肉耐受力强,但却把牙齿磨短,“牙齿最外层的组织最坚硬,如果外层被磨掉,牙齿变短的速度就会很快了。” 避免长时间低头作业 对于紧咬牙的患者,要让牙齿放松并非一件易事。阎英指出,这部分人可以先进行放松训练,平时可抬高舌尖1毫米以避免上下颌的牙齿相接触,如果形成这样的习惯有望改变睡觉时咬牙过紧的问题。但如果仍解决不了问题,则要进行治疗,医生通过放置咬合板等对肌肉进行放松治疗。阎英提醒,平时工作需要长时间伏案或低头使用键盘时,会由于升颌肌紧张而引起紧咬牙,因此可以通过盲打等避免低头作业。

  • 育婴百科网提示本文Tag:小朋友 


    免责声明:本站育婴知识内容均转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育婴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育婴知识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育婴知识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育婴知识最新评论 返回育婴知识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