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涂鸦的教育注意事项

  • 发布时间:2010-04-17 转载:育婴百科网 分类:宝宝培养 热度:加载中

欢迎光临育婴百科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育婴知识文章是:孩子涂鸦的教育注意事项,涂鸦期是宝宝自我表现的开始。涂鸦是视觉经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反映宝宝当时的身心状态,具有促进感觉统合和人格形成的意义。宝宝的涂鸦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以下是完整【孩子涂鸦的教育注意事项】原文:

  • 涂鸦期是宝宝自我表现的开始。涂鸦视觉经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反映宝宝当时的身心状态,具有促进感觉统合和人格形成的意义。

    宝宝涂鸦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涂鸦的水平,可以推测出他的心智发展水平,并据此施以相应的教育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第一阶段 乱画或偶然的涂鸦画(1岁-2岁或2.5岁)

    宝宝的乱画是由手和臂膀的简单运动留下的痕迹,由一定数量的线条组成。

    特点:手指紧紧地握着绘画工具,手腕很少移动。线条的方向和长短是靠手臂的前后摆动决定的。画线条时,画笔很少离开纸,只有当线条画到尽头时才离开,这是一种无控制的涂抹,是为了满足宝宝的动觉经验,实际上是运动神经协调活动的一种标志。

    来源于网络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教育建议〗

    当你看到宝宝画的画面上大多是不规则的、弯弯曲曲的线条,有的甚至还画出纸张之外,说明宝宝还不能控制肌肉的动作,不能很好地完成需要控制肌肉的工作,如吃饭、穿衣、扫地等。而你的任务就是鼓励宝宝使用动作,随意涂鸦,如在日常活动中加入一些穿珠、捡豆子之类的游戏活动,促进宝宝手眼协调发展。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第二阶段 受控制的涂鸦画(2.5岁-3.5岁)

    宝宝绘画乍看起来,没有明显的差异,然而仔细观察之后,你会发现这时的涂鸦,已经受到了视觉的控制,和第一阶段的涂鸦画不同。宝宝涂鸦时非常注意自己的笔端,有时为了看自己画出的痕迹,鼻子都几乎贴到纸上了。因为手腕肌肉骨骼活动能力的增强,宝宝能画出错综复杂的图形和弯曲杂乱的图形,腕关节比较灵活,握笔姿势几乎接近成人。此阶段的涂鸦重复性运动的控制,是运动视觉行为的协调性加强的结果。

    来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教育建议〗

    宝宝通过这一阶段反复涂鸦的动作练习后,慢慢发现有些线条是可以控制的,这是一项很重要的经验,他会从这种控制感觉中获得信心,不妨激励他继续探索和体会这种肌肉运动,以达到动作的协调。这个阶段的宝宝除了在纸上涂涂抹抹外,没有其他创造意图,他很满足于这种肌肉运动感觉和对它的熟练掌握。 www.bbcms.net转载自网络

    此时你千万不要急于求成,硬教给宝宝各种绘画技巧。你要做的是给他提供绘画时所必需材料:粗一些的铅笔、蜡笔、纸(最好是大张的纸)、无毒的颜料等等。适当采用一些宝宝感兴趣的方式引导他有控制地绘画。例如你先画出树木、小草、池塘、举着伞的小兔子等,边和宝宝说下雨啦!下雨啦!,边让他添上七彩的雨点。在练习画线时,你可以先画好可爱的小鸡,再让他画些小虫来喂小鸡。

    bbcms.net转载自网络



    第三阶段 命名的涂鸦画(3.5岁或4岁)

    宝宝开始给自己画出的符号取名字,你很难看懂,除非你像他一样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才能看出涂鸦画中画的是水还是飞奔的狗。宝宝开始画命名的涂鸦画时,并不是事先想好了题材后再画,而是看画好的符号像什么,就取什么名字。例如,线条画得多起来了,画面起了变化,或是想法改变了,命名也随之起了变化。对涂鸦命名,是宝宝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显示出宝宝从以动觉经验为重点向形象思维过渡,认识到了形象与外界之间存在关系。 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教育建议〗

    宝宝涂鸦画千万不能以像或不像来评判。只要他能对自己的画给出一种解释,哪怕你听起来十分幼稚可笑。在天真童趣的世界里,一团乱七八糟的线条,可能都在讲述某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一些看来不合逻辑、不符常理的画法,可能正是他的创意所在。

    明智的做法是不要问宝宝你画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画?,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大声描述你从画面上看到的形象,我看见左边地上蹲着一条小狗然后等待他的反应,通常宝宝会修正或补充这些图画中的信息。你还可以通过画面上的形象与宝宝对话,我想问这条小狗一个问题
    本文源于网络bbcms.net转载


    如果用心去观察和欣赏宝宝的作品,你会发现那不是简单的一幅画或漫无边际的涂鸦,而是他心迹的写照,你才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才能调动他创造的积极性,才能使宝宝的想象空间不断得到拓展。耐下心来,学会聆听并接受宝宝内心的感受,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育婴百科网提示本文Tag:涂鸦 教育 孩子 


    免责声明:本站育婴知识内容均转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育婴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育婴知识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育婴知识版权归其所有者所有,育婴知识所有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育婴知识最新评论 返回育婴知识首页>>